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指去年底全國人口達到14.1億,較之前一年減少85萬人,是內地近61年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據統計,中國去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較十年前少了600萬;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男性比女性多3237萬人。從年齡結構分布,16-59 歲的勞動人口超過8.7億人,佔全國人口62%;60歲以上人口佔接近兩成。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人口負增長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很多國家亦有同樣情況,中國人口減少,主要是由於新生人口減少,與生育意願下降、婚育時間推遲、育齡婦女人口減少等因素有關,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導致人口負增長。
康義又指,人口負增長的趨勢會延續,但不用太擔心,因為勞動力總體仍然供大於求,勞動力質素仍在提高,與整體產業匹配,是一個好的勞動力供給狀況。
內地青年失業率上升 就業難度加大
另外,康義表示,去年受疫情反覆衝擊影響,内地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增多,重點群體就業難度加大,尤其是青年失業率有所上升,穩就業面臨的挑戰比較大。他指出,全國去年新增就業人口1206萬,較預期目標高出100萬,失業率一度超過6.1%。
康義又指出,上月20至24歲大專及以上程度失業率為21.1%,但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超過1150萬人,就業壓力仍然存在,但隨著經濟好轉,就業需求擴大,崗位會相應增加,就業形勢有望改善。
學者: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
有內地學者表示,人口負增長是長期低生育率的必然結果,不可避免,應客觀看待、積極應對,估計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地,人口將持續增長;而農村及東北地區,人口就可能會加快收縮,認為要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持續優化人口結構。
有美國學者就指,中國人口在2022年已出現負增長,分別較內地官方及聯合國預期提早了9年及10年,情況較預期差,認為內地過去的社會、經濟、國防和外交政策,都是基於不準確的人口數據去制定,有必要調整。學者又指,中國勞動力萎縮,製造業規模下滑,形容是「未富起來、先老起來」,同時會進一步推高歐美物價,令通脹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