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病毒溯源研究情況,談及日前在醫學期刊《自然》發表的華南海鮮市場早期研究數據最新版本論文。北京化工大學生命學院院長童貽剛指出,2020年1至3月在市場採集900多份冷凍動物樣本,全部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另外400多個環境樣本,有73個為陽性,並分離出3株病毒,經基因測序發現與當時病人的序列幾乎百分百相同,這亦提示病毒應該源自人。而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周蕾就指,研究結果亦表明,新冠病毒通過實驗室引入是極不可能。
對於外國科學家分析認為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童貽剛說,現時遠遠沒有足夠證據證明貉是病毒源頭,當時市場內很多環境陰性樣本一樣存在貉的序列,即使貉受感染,亦完全有可能是人污染了環境或者人傳染給貉,目前以這些數據去下有關結論,完成不夠嚴謹及科學。
中方有關論文早前被指上載到全球最大的公共病毒數據庫後曾被刪除,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解解釋,上月11日,作者團隊發現上傳的數據在文章尚未發表、團隊不知情下,已被資料庫工作人員提前釋放。經詢問後,工作人員表示數據釋放是錯誤操作所致,平台隨即關閉了數據共享,但數據仍保留在平台上,強調團隊及平台都沒有刪除數據,用於雜誌評審的數據訪問連結亦一直存在。
中疾控:奉勸世衛有關人士勿成為溯源政治化工具
對於有世衛官員指中國在發布新冠數據未做到公開透明,影響全球溯源工作,國家疾控局副局長、沈洪兵強調,在整個第一階段聯合研究過程中,中國向聯合專家組提供了當時掌握的所有溯源資料,沒有隱瞞任何病例、樣本、檢測和分析結果,近日世衛個別官員及專家隨意發表觀點,輕率否定當時的結果,完全是違背科學精神,是對參與前期溯源工作的各國科學家的粗魯冒犯和不恭,將新冠溯源政治化,中國科學界無法容忍,亦不能獲全球科學界接受。
沈洪兵指出,中方之後繼續在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動物與環境以至實驗室檢查等開展全面調查研究,相關進展和結論,已向世衛和新型病原體起源國際科學諮詢小組報告交流,或通過發表文章等方式,與國際科學界及同行分享,奉勸世衛組織有關人士回歸科學和公正的立場,不要主動或被迫成為個別國家把新冠溯源政治化的工具。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周蕾回應指,中方由第一階段的聯合溯源研究過程中,已充分分享了研究結果和數據,沒有任何隱瞞和保留,除了分析研究武漢早期7.6萬個呼吸道傳染病可能、可疑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資料,亦對2018年到2020年境內採集的3.8萬份家禽家畜樣本,及4.1萬份野生動物樣本進行抗體或者核酸檢測,都沒有發現新冠病毒陽性。亦都對華南海鮮市場當時的所有動物產品上下游供應鏈進行追溯性調查,沒有發現病毒在動物中傳播的證據。這些研究結果當時就與世衛遴選的國際專家團隊分享,並獲大家認可。
周蕾指出,新冠病毒出現只有3年,而多種疾病溯源的研究結果已顯示,疫情的發現地並不等於疫情的起源地。對於新冠病毒溯源,需要全世界的科學家共同研究、充分客觀地秉承科學的態度一起開展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