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早前啟動對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後,歐盟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到訪北京,在四天行程中,北京並未重申之前批評歐盟是「赤裸裸保護主義行為」的論調,反而是東布羅夫斯基斯對中國發表措辭非常強硬的講話,抨擊中國在俄烏之戰的立場,影響中國作為良好投資地的形象,並表明會採取果斷措施,糾正日益嚴重的貿易失衡。

彭博文章分析指,中國政府並不排斥對話,亦沒有作出可能令經濟關係惡化的表態,出乎歐方意料。副總理何立峰雖然對反補貼調查表達擔憂和不滿,但亦同意與歐盟設立金融、貿易等工作組,相信是因為中國考慮到自身經濟問題,因此在處理與歐盟這個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時頗為謹慎。

近期外資頻頻撤離中國股債市場,截至6月底,外資對股債持有額已經較2021年底的高峰,減少1880億美元。

北京近月接待了美國四位內閣級官員,在中美元首習近平與拜登11月可能舉行會談前,中美恢復設立經濟和金融工作組。即使意大利計劃退出「一帶一路」,但習近平仍表明願意促進中意之間關係「健康穩定」。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將會訪問中國,表明中澳關係在2020年陷入低谷後,亦已有所改善。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項目政策研究員Alicja Bachulska認為,北京意識到迫切需要修復與歐盟的關係,因此北京措辭相對溫和。

文章認為,習近平至今未能找到一個既顯示中國強硬又不會嚇跑外國投資者的方法。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實施對華貿易限制後,中國制定「不可靠實體」清單,但直至今年2月才第一次真正使用清單。

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團體都指對中國的承諾已審美疲勞。中國歐盟商會稱,雖然中國政府過去一年承諾加強幫助民營企業,民企和國企一視同仁,但外資至今無看到改革有實質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