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中國政府設定目標,在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的時候,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成為一個發達國家。雖然政府未有具體說明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是多少,但根據他的研究,相信到時中國的人均GDP應該達到美國人均GDP的50%。

林毅夫指,按2019年數據,世界上有70個高收入國家,其中有28個國家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50%,大約是35000美元。而中國的人均GDP是美國的22.6%,如果到2049年,想要提高到美國的50%,30年間,中國的增長率就必須比美國高2.7個百分點。按過去半世紀美國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長約1.8%,因此由2019年到2049年間,中國必須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長。

林毅夫說,經濟增長意味著需要不斷創新以提高生產力,增加人民的收入。按過去德國、日本、南韓的經驗,人均GDP達到美國2成多時,之後十多年,每年經濟增長仍可維持約8%,因此,從2019年到2035年,中國應該有潛力以約8%的速度增長,但考慮到要應對氣候變化等其他需要關注的,到2035年,中國應該能夠以每年約5%至6%的速度增長。

林毅夫說,要實現較快速度增長,除了後發優勢外,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與其他國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並且有三個優勢,首先是中國有14億人口,意味擁有大量的人才。另外,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是第一大經濟體,意味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任何新的創新都可以在中國迅速達到一定規模。

至於另一個優勢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製造業,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如果需要硬件,中國擁有最完整的供應鏈。這些優勢將提高中國的競爭力,甚至可以成為電動汽車和太陽能等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林毅夫相信,從2036年到2050年,中國仍應該有6%的增長潛力,而且可以達到每年3%至4%的實際增長。意味中國可以實現成為發達國家的目標,但前提是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支持。他指,創新需要企業家,而他們關心的是利潤,因此要有價格信號來指導企業家,選擇正確的產業和技術。

他又說,經濟發展是技術創新、結構轉型的過程,當中,基礎設施、制度等方面存在許多市場失靈的現像,需要政府支持克服瓶頸、克服市場失靈以提高市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