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指,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需要保持經濟增長在合理區間、保持經濟增長與收入增長同步,以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要疊加發力。又指現代化不能迴避的,是中國特色的福利國家建設。

蔡昉指,按照推算,到2035年,中國人均GDP接近23000美元,將非常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相當於今天葡萄牙的人均GDP,是中國必須達到的目標,亦是走向共同富裕的一個基礎。同時要繼續調整國民收入結構,提高居民收入和勞動報酬份額。

但蔡昉指,初次分配是有極限的,不太可能把收入差距降到0.4以下,很多發達國家的經驗也顯示,雖然經濟增長、技術變革、全球化可以做大蛋糕,但並沒有自然而然分好蛋糕的機制,所以必須借助再分配手段。

蔡昉建議實行計劃,特別擴大三個群體的收入,包括脫貧後的低收入農村人口,總人數至少1.53億;進城農民工,人數近1.7億;以及老年人口,目前65歲及以上人口高達1.9億人,60歲以上高達2.6億人。

他指,如果人均GDP在1萬美元到2.5萬美元之間,政府的社會福利支出能夠從26%提高到36%,那麼這10個百分點的提高,就意味著能夠基本建成福利國家,保證人的基本需求,否則,沒有宏觀層面的支撐,就永遠會在微觀層面去保崗位、保產能、保企業、保產業,最後的結果就是低效率的企業不能退出。

蔡昉強調,福利國家是國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走的路。而中國特色就是七個“有所”: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是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這一階段,中國既要關注供給側,保持潛在增長能力,也要從需求側、共同富裕入手,保障消費能力的提升,以提高潛在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