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表示,今年仍餘下3個月,實現全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仍有相當大的難度。為了補償消費增速下降和房地產投資的負增長,唯一可能用的工具,大概是基礎設施投資,他希望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速能高一些,否則可能無法完成今年5%的經濟增速目標。

余永定指,人民銀行日前推出的提振措施,大方向得到積極評價,被認為非常正確,目前"接力棒"已傳遞至財政部。近日股市雖然回暖,但若財政部不能很好地發力,恐怕央行的政策效果會減弱。現時分歧在於應側重刺激消費,抑或加大基礎設施投資。

他認為,長遠經濟增長只能靠資本積累、勞動投入和人力資本積累,以及技術進步。而消費的增加只能建立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之上。如果想啟動經濟,在當前階段,首要考慮的應是增加基礎設施投資,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余永定說,基礎設施投資並非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鐵公機",亦都包括"新基建"和"公共投資"。根據權威部門研究發現,內地城市排水防澇設施人均投入,只是日本的1/18,單是補齊短板,投資需求就高達數萬億元。另外,城中村改造和舊住宅改造、教育醫療養老、循環經濟建設、研發基地、廠房、實驗室、裝備等,都需要大規模投資。

他指,要實現5%的GDP增速目標,基建投資增速應該達到雙位數,規模則大概高達十幾萬億元,增加特殊國債發行量恐怕難以避免。中央亦要為地方政府減輕債務壓力。他認為,地方政府"砸鍋賣鐵"、"誰家的孩子誰抱"、"不首先還債就不能搞投資"的思路,是順周期調節、希望相關部門能重新審視這些政策。

他又強調,不必太擔心政府槓杆率過高的問題,認為中國的財政政策擴張潛力依然巨大。若單純削減債務,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速下降得更快,結果是槓杆率反而越來越高。反之,即使增加債務,但利息率較低,令經濟增速加快,結果可以令槓杆率下降。當前可以充分利用所謂的"宣示效應"(Announcement Effect),提振市場、投資者和公眾的信心,為明年經濟的較好增長打下基礎。令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地發展,遲早能趕上甚至超越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