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研究部門的分析指,中國10年前提出的《中國製造 2025》藍圖,雖然面對美國的攔阻和打壓,但藍圖提出的計劃,很大程度取得成功。彭博研究人員追蹤的13項關鍵技術中,中國已在其中5項取得全球領先地位,並在另外7項快速追趕。而對華盛頓來說,遏制中國政策的風險,是最終導致美國自己孤立,並傷害本身的企業和消費者。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總裁波森(Adam Posen)指,中國的科技崛起不會因為美國的限制而受阻,甚至可能不會減緩。彭博指出,中國的生產能力達到歷史性的高度, 中國的製造業貿易盈餘,是自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以來,相對於全球GDP最大的國家。

雖然美國全力阻止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設備及技術,但彭博的分析指,中國目前在電動車、汽車軟件和鋰電池技術方面明顯領先;中國的液化天然氣(LNG)造船和高速鐵路產業,正如期達成目標;中國亦生產世界上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太陽能電池板,並正在持續開發創新藥物。彭博認為,中國優勢持續攀升,如果美國想要獲勝,就需要跑得更快,或更努力絆倒中國。

美國大選兩名候選人,都同意有必要阻遏中國崛起,但有不同的主張,特朗普聲言要重新展開對華貿易戰爭,威脅要徵收高達60%的關稅。賀錦麗表示將延續拜登的做法,在高科技方面,對華實施出口管制,以及繼續在本土投資,確保美國在未來產業中保持領先。

不過彭博報道指,關稅效果成疑,以中國銷量最高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為例,未來海外交付量幾乎佔總銷量的一半,亦在海外多處設有或準備興建工廠。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指,比亞迪毋須進入美國市場。

至於先進的半導體和晶片製造設備等領域,彭博指,中國整體看來在未來幾年仍將落後美國,但中國企業今年囤積創紀錄的半導體設備,這些儲備加上更有效率的運算流程,應可確保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在2025年及之後仍能如期進行。

高盛的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通用晶片自給率將提升至40%,比2025年提高近1倍,但大部分的產能擴張將限於舊一代半導體。彭博研究顯示,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已超越美國,延伸至更廣泛的領域。中國最近公開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SMEE)一項專利申請,內容是一種極紫外線(EUV)光刻機,如果能夠投放市場,中國公司將成為除艾司摩爾(ASML)之外,全球唯一有能力製造此種設備的公司。

中國亦採取更多措施保護自己的科技,包括強烈建議汽車製造商確保先進的電動汽車技術留在國內,關鍵零組件在國內生產,然後送到全球其他工廠組裝。前歐洲貿易專員、現任英國首相施紀賢的顧問曼德爾森表示,中美角力意味全球公司在中美兩地的營運越來越困難,是全球經濟面對一股非常強勁的逆風,國際企業需要設法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