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英國訪問的內地著名經濟學者李稻葵認為,英國對中國的態度正逐漸轉變,之前英國的精英階層充滿焦慮,但目前英國的政策正在改變,從過去幾年對中國比較擔憂、比較敵視,到現時正逐步轉向對中國比較務實或者友好,認為必須跟中國合作才能夠發展。

身兼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的李稻葵,在微信發表視頻,講到在英國劍橋大學出席會議,討論英國和中國的關係,參與的有人工智能、文學的學者,經濟貿易和投資方面的專家,以及來自於政府的智囊等。李稻葵總結相關討論,指絕大部份與會者都認為,英國應該或者必須和中國合作,先能夠發展。

他引述2位英國人工智能方面的學者指,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國現時確實非常領先,英國必須跟中國合作,包括在計算機領域非常領先劍橋大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亦必須和中國合作,其他如貿易等領域的專家亦認為,必須同中國合作。

李稻葵又引述有與會者指,現時英國好幾家大學瀕臨破產,必須增加中國的留學生。一位研究中國的歷史及人類學家總結,英國和中國合作主要的焦慮,來自他們認為中國的成功,證明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不一定是唯一,令他們覺得很沮喪;中國的成功亦證明不信基督教的國家,亦能夠成功,構成很大的威脅;以及以往英國認為他們實行自由市場經濟是成功的,但中國不是自由市場經濟亦能夠成功,對他們信仰構成是挑戰,而這三大挑戰,是一種生存式的挑戰,類似人工智能出現,對人類的生存產生挑戰一樣。

李稻葵說,他對與會者表示,英國過去5百年,從未犯過重大的戰略方向性的錯誤,總是能夠跟上時代的不斷變化,現時應該有自信心,能夠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亦更能夠抓住中國崛起帶來的很多機遇。

李稻葵認為,英國正在調整本身的觀點,而且英國的政策調整,一般比西方早半拍,英國在戰略方面的考量,一般是引領西方社會的,相信英國正從過去幾年,對中國比較擔憂、比較敵視,到現在逐步逐步轉向對中國比較務實或者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