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輪新冠疫情,本港各行各業大受影響,公司、食肆、酒樓等經營困難,不少打工仔因而失業或者開工不足,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持續上升,令到基層生活百上加斤。香港賽馬會推出「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夥拍六間社福機構,亦有兒科基金擔任顧問,為有需要的基層提供食物支援。

顧問團隊香港兒科基金代表王曉莉醫生表示,計劃由2020年開始,由於不少家庭在疫情下失業或開工不足,三餐不繼,計劃提供短期或長期的食物援助,特別之處是有三項的食物援助服務,第一個項目是「E-家食」,為受助者提供網上食物選購平台,受助者平均每星期有大約有400元積分,在網上購物,食物直接送到家中,家人足不出戶減低病毒感染風險。

第二個項目是「自在食」,針對因職業關係,食無定時的受助者,透過機構開設的速凍餐自助提取機,就可以方便他們取餐,加熱之後就可食用。第三個項目是「趁熱食」,是熱餐送遞的服務,因為有部份受助家庭不方便在家煮食,所以將加熱食物直接送到受助者家中。

王曉莉醫生說,計劃由前年推出後,已經有十二萬六千多人獲得資助,取得四至五十二星期的食物援助,派發超過五百萬份餐。由今年三月開始,由於不少家庭受疫情影響,需要家居隔離,於是擴充名額,預計計劃會延長至2024年4月份。

申請人透過網上申請,先填寫資格審查表,機構會根據申請人個人資料、居住地區、家居情況及身體狀況等,配合不同的服務。凍食餐及熱食飯盒,主要是對象是需要長期食物援助人士;「E-家食」對象主要是短期食物援助。申請人在網上遞交申請後,註冊社工會進行評估,盡快為受助者提供服務,今個月因疫情需家居隔離的受助者,亦很快獲提供服務。

申請者除可以網上申請外,亦可致電參與計劃的六間社福機構查詢,電話是2596 2789。六間機構包括:聖雅各福群會、惜食致、齊惜福、保良局、香港婦聯、東華三院。

面對疫情,香港兒科基金與中文大學合作,研究十八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的營養情況,王曉莉醫生說,計劃七成受助家庭有成員是十八歲以下,而小朋友的飲食好影響他們生長,尤其是小朋友免疫系統發育未完善,食物可增強他們的免疫系統。

她又說,除三個服務平台,他們亦會審查網上購買的食物,那一類食物比較健康有營養,幫助受助者選擇,至於凍食餐或熱食餐,會有專業營養師觀看餐單,給受助者及其小朋友食得有營養一點。他們目標是「以人為本」,在食物援助之餘,亦希望教導家庭明白營養對小朋友的重要,如何在有經濟條件限制下,選擇最有營養的食物。

王醫生又說,數據亦反映,不少家庭缺乏食物營養健康知識,例如疫情下無食早餐,但原來早餐對小朋友的營養非常重要;而蛋白質對小朋友生長亦非常重要,小朋友在午餐及晚餐蛋白質攝取量不足,長遠影響身體成長;至於蔬果及水果亦非常重要,在疫情期間,維他命C有助對抗病毒,但小朋友進食蔬菜水果份量亦不夠。

疫情之下,如何注意飲食? 王醫生說,維他命C對抵抗病毒非常重要,可以多食水果,例如橙、蘋果、檸檬、奇異果等;假如不幸染疫,身體需要大量能量,可以攝取澱粉質、蛋白質,雞蛋、肉類、魚類、豆腐都有足夠蛋白質,吸收足夠水份亦非常重要,尤其小朋友一旦發燒需多飲水。同時有足夠休息,一旦休息不足,缺乏免疫力,康復時間都會較長。

她又提醒大家,小朋友正提早放暑假,時間規律會較亂,建議家長為子女制訂定時間表,在家中多做適當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最重要的一環。她又說,小朋友經常食零食,可以考慮健康的零食,例如水果、乳酪等,而高脂、高糖的零食及飲品,對兒童是非常不健康。

連結:「逆境同行食物援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