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需要同心協力,才可令疫情盡快受控及慢慢消失,當中參與亦有警察,第五波疫情下,警隊成立「警察醫療特別小組」,在疫情最高峯時到醫院幫手。小組成員、警察田心分區警署警長黃敬慈表示,小組由警務處長聯同兩位警隊榮譽顧問醫生,同醫管局協調下成立。小組主要協助醫管局運送一些非緊急病人,由醫院送至不同院舍、隔離設施,以至協助病人回家。
黃敬慈說,小組共有四十六人,全部都是自願人士,分別派駐三間醫院,即瑪嘉烈、廣華及伊利沙伯醫院,由動員至成立,只是用了兩小時。小組成員全部接受過警察導向戰術急救醫療課程,部份成員加入警隊前,是全職的醫護人員。加入小組後,需要接受醫管局專職訓練,才可投入工作。他說,成員當然擔心出動時會受感染,但警隊一貫的預防感染控制訓練,及醫管局的專職訓練,令他們好有信心執行職務,而且任務雖然高風險,但可以在疫情出一分力,覺得一件應該要做的事。
第五波疫情下,不少患者都是長者,他們除了住在院舍外,亦有部份家居隔離,不少住在舊式樓宇。黃敬慈說,他們最高峰可能每日運送四十至五十人,若果一些長者居住唐樓,可能需要用人手搬運。疫情高峯時,伊利沙伯醫院改為特別照顧新冠病患者醫院,由於醫管局中九龍聯網內不少舊樓都無電梯,他說,對於他們體能上一個考驗。
黃敬慈說,到醫院協助抗疫,家人都會擔心,但他們做足保護措施,每次離開醫院及返回家中都會做好個人清潔,家人漸漸都會明白和理解,亦都會覺得在醫護人員最艱難時刻, 他們出一分力,家人都認為是應該做的事。他說,小組成員每日工作十四至十五小時,食飯時間不穩定,飲水、去廁所時間都會減少,最疲倦時試過拿著飯盒都可以睡著。
他說,參與抗疫的過程雖然辛苦,但特別小組的工作,相比正式醫護人員的辛苦是微不足道,他們好感恩在這個特別平台,同一些前線醫護人員建立特別團隊關係。譬如每次交收病人,會向醫護人員打氣加油,醫護人員亦回應說大家都要打氣加油。
至於2019年反修例事件時,警察同醫護人員之間可能對事件有不同看法,現時是否已經放下?黃敬慈說,他個人看法,大家沒有特別的成見,只是一個心做好抗疫工作。第五波疫情,警察特別醫療隊、前線醫護及內地援港醫護,可謂三方合作,他形容,三方目標一致,眾志成城為港做好這件事,內地援港醫護亦表現堅毅不屈,緊守崗位協助香港,大家溝通無問題,而本港醫護人員也各司其職,做好抗疫工作。三種不同的人在平台上,他形容關係微妙有趣,是好獨特的團隊精神。
問到過程中有甚麼經歷,令他們感到辛苦都值得,黃敬慈說,試過送一位七十多歲確診康復的伯伯回家,他返家後一見到妻子,夫妻雙手緊扣,太太對丈夫說,他們終於可以一齊食一餐晚飯。黃敬慈說,在平常人眼中,食一餐晚飯可能很普通及輕易易舉,但他眼中覺得這位阿伯,能夠康復回家,對他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恩典,因為好多年紀大的長者染疫後,未必可以幸運康復回家。
黃敬慈説,這隊四十多人的警察醫療特別小組,成員由總督察至前線警員都有,他們到醫管局幫手時,都是放下大家各自的職級,大家一齊做「擔抬托推」的工作,包括一些病人如果需要「過床」時,本身有排洩物、血液,他們不同職級的同事都會幫手處理清潔病床。他又說,現時他工作的伊利沙伯醫院,情況較疫情高峯時已大致緩和。工作小組暫時未解散,會繼續協助照顧、運送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