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及學校復課後,疫情無顯著反彈,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疫情現時非常平穩及一切向好,他估算未來數星期整體確診人數會下降,重症及死亡個案會逐步減少,相信同社區免疫屏障及疫苗接種率提高有關,如果情況持續改善,其實五月下旬可以進行實行第二步放寬社交距離放寬措施。
孔繁毅相信,出現第六波疫情的機會會較小,除非短期內有新的病毒株,如果只是Omicron一些副病毒株或亞病毒株,例如BA.4或BA.5,整體上同BA.2無大分別,隨著疫苗接種率提高,五月尾可以打齊三針,尤其長者及兒童接種率愈來愈提高,出現第六波疫情相對機會較少。
對於五月會再有夾集公眾假期的長周末,學校陸續復課,社交距離措施實行第一階段放寬,會否導致疫情反彈?孔繁毅指,由於整體社區免疫屏障很高,疫苗接種率提高,以及社交距離措施只是適當放寬,其他措施仍然嚴謹,相信不會有太大反彈。至於有學生及市民在戶外地區除下口罩,他指毋須太擔心,因為室外的環境換氣率很高,基本上超過一個負氣壓病房每小時六次的比率,反而室內就必須要配戴口罩。孔繁毅又說,現時關鍵必須要打齊三針,這是抗疫最重要策略。
全球不少國家開放旅遊,入境時毋須檢疫甚至毋須檢測,孔繁毅相信,放寬旅遊是大趨勢,但首要條件是疫苗接種率必須夠高,香港首要條件是回港後必須做快速檢測,及在檢疫酒店隔離七日,反而他認為熔斷機制可以在不久將來取消,因為用處不大,在酒店隔離就必須要繼續實施一段時間。如果全球疫情整體改善,或者去到風土病情況,就可以再放鬆,轉為家居隔離,甚至進一步入境時只須做核酸檢測,如果出現陽性,只須家居隔離七日,要戴上手帶,出現陰性的就毋須隔離,第二日可以上班。
至於未來的抗疫路向,香港究竟要實施動態清零,抑或選擇與病毒共存最適合? 孔繁毅說,事實上香港實施動態清零是有困難,因為病毒本身已在社區廣泛傳播,現時最重要是穩控,包括打齊三針疫苗,遲一步可能四針,要有好的抗病毒藥物,高危病人早確診早用藥,或者較後時間會有第二代應對Omicron疫苗接種,這些措施已可以穩控疫情,到時可以慢慢放鬆社交距離措施,令經濟活動恢復,因為若太著重清零,忽略經濟恢復,到時可能更多人失業,影響經濟,這是更加嚴重。
現時阿斯利康抗體藥已引入香港,孔繁毅說,抗體藥屬預防作用,主要針對打齊三針疫苗但產生不到抗體人士,包括幹細胞移植、腎臟移植,或者要用重藥治療的血癌病人,會適合使用這款藥物,但必須每半年注射一次,但並非取代疫苗。長遠來說,須留意是否有抗藥性問題出現。他相信,抗體藥在本港足夠,因為暫時只是給予最高危人士,之後會再購買,而最高危人士為數不多,其實有部份打齊三針後會有足夠抗體。
至於甚麼條件下,可以宣告結束大流行,孔繁毅相信指日可待,因為Omicron本身已相對輕微,愈來愈像流感,只須打齊三針其實已能預防重症或死亡,亦有不少人感染病毒,透過疫苗接種及自然免疫,整體社區免疫屏障已很高,相信不久將來會離開大流行,變成風土病。他又說,無論滅活或mRNA疫苗,只要打齊三針,防重症及死亡效果超過九成,再加上有新冠口服藥物,就毋須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