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通訊軟件五花八門,騙徒也無孔不入,嘗試滲透大家的通訊網絡,盜用網上俊男美女或有錢人的相片「釣魚」,在交友平台尋找「獵物」,與受害人建立網上戀人關係,再利用關係游說人下載假冒的投資程式,聲稱投資虛擬貨幣,先給「甜頭」,讓受害人提取少量回報,到受害人加大「投資」,就以各種借口欺詐,要受害人支付一大筆錢才可以提款,隨時令人血本無歸。

這類「網戀投資騙案」,警方去年就收到642宗個案,損失金額達到3.62億元,宗數和金額都分別按年上升2.5倍和3.31倍。

偷相問題猖獗 騙徒獵「高富帥」照片

網上偷相,再建立新帳戶偽冒身分的活動猖獗,立法會前議員鍾國斌亦成為其中一個目標。他表示,已經「十次八次」看過自己在Facebook的相片遭人盜用,建立不明帳戶,他每次發現偽冒帳戶都會向Facebook投訴,對方很快會處理,暫未招致損失。

他表示,偽冒帳戶通常是盜用他Facebook首頁的開版相和頭像,個別還會盜用他的生活照。他亦有較知名的朋友遇到同樣情況,形容是「是很普遍的事」,認為社交平台也應設法阻止偷用他人資料的行為。

「俊男」騙徒誘「投資」 受害人失200萬 

陳小姐(化名)是一名50多歲的商人,今年3月在一個社交平台的「單身、行山、寵物」群組,認識了一名自稱是室內設計師的男子。這名男子的頭像是一名俊男,經常向陳小姐發放自己行山的相片,展現自己懂得享受生活、陽光的一面,陳小姐指:「初認識時,他每天很主動向我問好,有沒有吃飯,問我放工沒有,回家沒有,說想帶我到這裏那裏,很主動,很關心我。」

這名「網上戀人」經營關係一個星期左右,就開始游說陳小姐在手機安裝一個聲稱是虛擬投資貨幣的平台應用程式,說自己投資相當有經驗,可賺取利息,誘使陳小姐一同「投資」。陳小姐按騙徒指示,在交易平台注資約3萬港元,同日賺取了約2成利潤,令陳小姐深信可以「賺快錢」。

騙徒其後游說陳小姐加入平台舉辦的一個「情侶活動」,聲稱存入約150多萬港元資金,就可以獲利15萬。「他還說很在乎我,想與我一起發展。」陳小姐表示無錢,騙徒就指自己也會「夾錢」,結果陳小姐成功籌足款項,存入資金。到4月中,陳小姐向平台申請提款,平台卻稱陳小姐須支付款項的15%作為「公證金」,才可以提款。「他們說金額有點大,『國際貨幣中心』要審視這筆款項,因此要付15%『公證金』,沒有問題就可以提款。想了兩天,看看新聞,就覺得這個平台是假的,我便報警了。」

陳小姐報警後,在Whatsapp將騙徒列入「黑名單」,停收騙徒的訊息,但騙徒並無罷手,用另一個電話號碼再與陳小姐聯絡,稱自己已經替陳小姐支付「公證金」,叫陳小姐可以再向平台申請提款。「我向平台查詢,他們又想出另一個借口,說我要支付2%稅務,我說我不提款了。」

陳小姐在案件中合共損失超過200萬港元。「我希望市民不要像我這樣,如果網友聊一兩天後就叫你投資,就不要再聯絡他們了。」

警方:有騙徒電腦合成影星照片

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陸鴻基表示,這類騙案的騙徒,一般會扮成「高富帥」接觸受害人,職業通常是金融才俊;他們會在社交媒體盜用這類人士的相片,找一些可以突顯他們生活無憂或事業有成的照片,相片的背景多數是周遊列國、滿身名牌、享用美酒佳餚、出入高級場所、用名車代步等。「如果背景不合用,騙徒還會用合成技術,將目標頭像,合成到這些背景的相片。」

陸鴻基表示,曾經有騙徒偷了一個息影的新加坡男星的生活照,將明星的頭像合成到一些環遊世界,或工程式在油田工作中的相片,再透過社交媒體接觸不同國家的受害人行騙,最後影星要在傳媒面前澄清。

陸鴻基又表示,去年這類騙案的受害人有83%是女性,17%是男性,遍及老中青,當中以21至30歲的年齡層佔最多。受害人有的是單身,也有已婚人士,「所以任何性別、年紀或婚姻狀況,都有可能成為騙徒獵物,網上交友一定要提高警覺。」

陸鴻基提醒市民不要輕信初相識網友的說話,也不要隨便在網上披露個人資料,「因為騙徒會『做功課』,你越將自己『擺上網』,就越容易被不法分子看中,成為目標。」他又表示,如果懷疑網友身分,可以上網搜尋一下相片,核實身分;也可以要求對方視像通話。此外,騙徒推介的假程式,都不能從官方應用程式商店找到,只能透過點擊連結下載,所以切勿透過不明來歷的連結下載所謂「投資應用程式」。如果所謂「投資公司」是以人銀行戶口或電子錢包收取投資資金,也很大可能是騙案。

親友亦是及時制止這類騙案的關鍵人士,陸鴻基呼籲大家關心身邊親友,如果他們表示認識一個素未謀面的網友,而對方推介聲稱「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計劃,必定要提醒他們可能是騙徒。如有懷疑,可打警方「防騙易」熱線18222,熱線24小時有警員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