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交友平台越來越盛行,相信不少人都曾經收到陌生人的交友邀請,但要小心有不法分子假借交友名義,與受害人逐步發展網上戀人關係,再以各種方式行騙。
本集《防騙專家》邀請化名鄭小姐的受害人分享經歷。今年1月中,聲稱局於美國加州的騙徒向她發出交友邀請,雙方開始對話後,對方指想了解香港,又多番強調自己在港無親無故,但希望來港開展新生活。「他令我產生同情心去幫助他,又很主動透露自己的家庭狀況等,令大家容易熟絡。」
鄭小姐又指,從對方Facebook發布的照片,感覺他是高尚層級人士,「相片不是很多,但看到是比較豪華的地方,是比較高層階梯的生活,他的打扮或嗜好都令人覺得他很富有」。騙徒會說很多讚美的話,又虛構故事,指稱鄭小姐是他唯一的朋友,很願意為他提供協助,甚至指自己從未遇過如此好人。
騙徒巧立名目騙取受害人共30萬
兩人很快結成網上戀人,騙徒幾天後便訛稱自己生意成功,希望將一份禮物寄給鄭小姐,後來又指包裹內有150萬美金,聲稱是他將來移居香港的生活費,並先後要求受害人墊資兩筆合共10萬港元的費用。
「對方聲稱寄出禮物後的幾天,我便收到自稱速遞員的訊息,指我有包裹運抵香港,對方曾透露要收取費用,包括清關費、過重費和運輸費。速遞員指,要有證書證明那筆錢並非『黑錢』,當然就牽涉一些費用。這就是第二筆要繳付的費用。」
騙徒之後繼續攻勢,再巧立名目,指打開包裹檢查後,發現有大量配金,要求受害人再付20萬港元「關稅」,甚至要求受害人借貸應付,「但我有保留,我可以努力做到的,就是調動手上的資金,以便在短期內騰出流動資金應付第三筆、最大筆的費用」。
受害人致電海關查詢始揭發事件
鄭小姐表示,騙徒要求她繳付第三筆款項後,曾虛構出費用的計算方法,令她有懷疑,於是致電海關查詢。「關員一聽到我的個案,就指基本上在香港並不會這樣收取關稅,促使我最終報警、向警方求助」。
我們曾於Facebook搜尋騙徒的名字,發現最少有3至4用戶使用同一個帳戶名稱,他們不約而同在個人簡介提及自己居於加州,又碰巧發布同一批相片,呈現的都是同一間很華麗的酒吧,以及同一很寫意的海邊,但用戶頭像完全不是同一人,意味很可能是同一騙徒,以不同帳戶行騙。
心理學家:騙徒會將相片合成至黃金比例
警方臨床心理學家何頴思分析指,每人都希望被愛惜或被追求,如果在現實生活中,較難找到理想朋友或對象,就更容易墮入陷阱。她指,「當對方說喜歡你的時候,你會較容易喜歡對方,有如等價交換的心理。當騙徒說喜歡受害人,要求發展進一步關係,就好像提醒了受害人,他們都可以喜歡對方」。
何頴思又表示,騙徒會虛構「高、富、帥」的背景,「人傾向用欣賞態度,特別想接觸一些比較能幹的人。騙徒正正知道營造出來的形象,能幹之餘不可以太浮誇,就會吸引到受害人繼續與他們聊天」。她說,騙徒亦會製造電腦合成相片,令樣貌呈黃金比例、左右對稱,令人看起來特別順眼,容易相信對方方。
她指,受害人很多時是「當局者迷」,若他們有懷疑,騙徒便會立即更改故事,加上人類的心理傾向,會相信自己是好人就一定有好報,所以不會受騙,令受害人更深信對方是真心對待自己,即使墮入陷阱,都會藉詞安慰自己。
警方:網上情緣騙案有跡可尋
本港去年錄得約1660宗網上情緣騙案,較對上一年增加83%,涉案損失金額大幅增加逾一倍半,接近6億元。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陸鴻基表示,無論任何性別、年齡或婚姻狀況的人士,都有機會成為騙徒獵物,提醒大家在網上交友時要提高警覺。
他又指,網上情緣騙案大多有跡可尋,騙徒會用假相片,將自己打造成俊男美女,再利用社交媒體或交友程式找目標。「他們會假扮在海外工作的專業人士,例如工程師、機師、跨國企業管理層等,或者從事具吸引力的職業,例如軍人或水手,或是事業有成的生意人。」
陸鴻基又指,騙徒大多會用英語跟受害人溝通,投其所好,談論受害人喜歡的話題,並會為受害人製造安全感,指自己有一定經濟能力,毋須靠受害人養活。
「最重要是與受害人一樣,都有一顆寂寞的心,例如指自己曾受情傷,好想找人慰藉,令受害人覺得自己與騙徒的相遇,是緣份的安排。受害人接受騙徒後,騙徒就會對受害人嘘寒問暖、甜言蜜語,製造戀愛幻覺,最後成功與受害人結成網上戀人。」
無論報喜或報憂都響起騙案警號
警方表示,部份騙徒會聲稱,很想來港與受害人見面,甚至註冊結婚,但就要求受害人先付機票錢;亦有騙徒會訛稱有財政困難,例如親人生病,或生意有問題,要求受害人協助周轉,「但無論報喜或報憂,騙徒的目的都只是藉機問受害人取錢」。
陸鴻基認為,騙徒一般會用「放長線釣大魚」手法,花幾周至幾個月不等,與受害人交往,以獲取信任,「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認識網友較長時間,對方就不會欺騙你,他們都會捨難取易」。
警方呼籲市民,如有懷疑,應致電防騙易18222熱線查詢,指經過專業訓練的警員,會24小時接聽市民來電,解答任何有關騙案的查詢,協助市民識別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