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在任5年,年度社福經常性開支大幅增加,由上任前的635億,加到上年度接近1057億,首次超越教育,成爲各政策範疇開支第一位,今年更在預算案加碼到1118億,佔整體開支接近兩成。有基層長者認為今屆政府社福政策不俗,但社福學者周永新認為,林鄭月娥有個盲點,影響政策落實效果。

基層市民指長生津金額不足 給林鄭月娥80分

77歲的曹生過去5年住在旺角一間籠屋,原本做開運輸散工,疫情後開始失業,原本每個月靠大約3800元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過活。他形容當時生活「好灰」,吃飯、生活都在床上,每個月交約2000元租金後,津貼不足以應付生活,認為金額最少應要有5000元。曹生去年7月成功申領綜援,今年2月搬入由社協營運的過渡性房屋,他說給即將離任的林鄭月娥80分,「所有人都希望政府資助多點,但政府做不到也沒辦法,林鄭月娥推出過渡性房屋,讓我入住,也非常感謝她」。

部分政綱有兌現 就業不足津貼政策落空

回看林鄭月娥2017年的競選政綱,她提到要改善長者生活津貼,終於在任期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合併長生津,劃一派3815元,她在今早,即是離任前10日就表示可以在9月落實。政綱亦提到改善私人院舍設施,及研究工時政策等等,任內沒大進展,優化社福界整筆撥款資助制度,則在去年完成檢討。亦有政綱成功兌現,在任期完結前一個月,立法會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又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關注兒童權益。

反修例風波後,林鄭月娥在2020年推出十項民生政策,指措施惠及過百萬基層市民。現時經已落實的包括下調「$2乘車優惠」受惠年齡到60歲,又兩次向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派錢。原本計劃前年向失業及就業不足基層市民發放現金津貼,最終沒如期做到,經歷一年多疫情,去年才首次推出一萬元臨時失業支援,就業不足人士無份。

學者指社福服務增幅較小 不接受意見是盲點

林鄭月娥在任5年間,社福開支升7成6,一共多了483億。研究社福政策多年的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表示,社福開支飆升,但未必代表林鄭月娥重視社福發展,反而凸顯她在社會保障上計錯數,「我認為是失策了,林鄭月娥推出長生津時,估算極之保守,如果市民知道每年要用三、四百億元,未必同意推行政策,政府的社福資源較多投放在社會保障上,但社福服務資源其實增幅較少,疫情更暴露長者的住宿不單不足夠,環境也很差。」

周永新過往參與多個政策委員會,與林鄭月娥合作多年,他對林鄭月娥有這樣評價,「林鄭月娥只是無愧於自己,社福界對她不能說是失望,但期望她能做更多,大家公認林太有個盲點,就是不太接受其他人意見,負責推行及執行政策的都是林太,一旦執行出現問題,應該向誰問責,難道要向林太問責嗎?」

周永新指本港人口老化,期望未來五年,政府社會服務開支能增加兩成,以應付家庭、青年等的社會問題。

記者:鄭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