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政綱提到要帶來「置業新希望」,五年來,她將「綠置居」恒常化,又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不過公屋輪候時間則越來越長,私人住宅土地供應亦少於上屆政府。有學者評價今屆政府房屋土地政策「華而不實」,而且推動時執行力不足。

「置業新希望」是林鄭月娥2017年競選政綱的重點之一。她提出要重新建立置業階梯,增加「綠置居」的供應,居屋之上,構建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

住戶自置居所比例略增 公屋輪候時間延長

五年過去,住戶自置居所比例現在佔全港52.3%,較林鄭月娥上任前上升2.9個百分點。「綠置居」2018年1月恒常化,至今經已推售及將會推售的單位超過一萬個,至於港人首置上車盤,經已出售的單位有400多個,預計未來會出售的單位1200多個。

出租公屋方面,過去五個年度房委會公屋建屋量合共大約6.9萬個,比對上五年多大約一成,但今年起的五個年度,即使計及綠置居,預計數目會回落至6.2萬多個。一般申請者公屋輪候時間則由林鄭月娥上任前的4.7年,延長到6.1年。

劉小姐一家輪候公屋經已8年,她在林鄭月娥上台時,經已輪候公屋3年,當時以為最多等多3年,但到現在仍未上到樓:「政府常常跟大家講令大家可以提早上樓,但到頭來輪候時間卻比他們所講的更長,令人有點失望,其實他們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公私營房屋改七三比 私樓土地供應減

土地供應方面,自從今屆政府2018年宣布公私營房屋改為七三比,私樓地供應在2018至22年的四個年度,數量都低過上屆政府。港府又表示,經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未來十年足以興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供應集中在後五年。

林鄭月娥在政綱提出要邀請社會各界以全面、宏觀的態度去檢視土地供應的來源,之後成立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以一年半收集及分析市民意見。不過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城市大學公共政策系教授葉毅明認為,現屆政府好像並非完全跟從小組結論。「依我看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建議或整個討論過程,都相當透明和務實,估計有時未必適合政府的心意,或特首個人的『鴻圖大計』,因此有時當局會搶先公佈如明日大嶼等項目,但從報告所見,暫時都不見得政府『跟得足』。」

學者批房策「華而不實」

林鄭月娥任內先後提出「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兩項大規模土地拓展計劃,但葉毅明認為,社會仍欠缺充份討論。不過他說,現屆政府亦有可取之處,在劏房租管同過渡性房屋方面出乎意料有進步,可以幫助改善基層租金壓力同居住環境。

總結林鄭月娥的房屋土地政策,葉毅明認為帶來了「小改進」,但基本上「華而不實」:「基本上這兩屆政府,長遠規劃的雄心很大,但似乎沒有將精力放在執行上,執行時遇到阻力或技術困難時,都沒有實際解決困難,而是用另一個更加大的計劃,蓋住執行力不足的部分。」

葉毅明期望下屆政府用心跟進現有土地政策,並非只一味只推出大計;制定政策時能前作廣泛社會討論。

記者:趙家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