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5個月,警方錄得657宗假援交騙案,損失金額達2910萬元,案件數目及涉款均呈上升趨勢。騙徒一般會訛稱可提供援交服務,誘使受害人「課金」,更會套取受害人的個人資料,一旦事主拒絕跟從指示,騙徒有機會勒索受害人,甚至威脅騷擾他們的家人。
本集《防騙專家》分享的個案,事主是30多歲的倉務員周先生(化名),他上月不幸墮入假援交騙案陷阱。騙徒首先透過Facebook Messenger主動聯絡周先生,雙方傾談約一周後轉用WhatsApp繼續對話。
「因為我們有共同朋友,我本想交個朋友、聊聊天。對方最初在Facebook噓寒問暖,問我從事甚麼行業,在哪裡上班,又會問我吃了午飯未,提醒我記得吃飯,差不多每日都會這樣。」
騙徒聲稱可提供援交服務 索逾萬元預繳費用
這位「朋友」後來向周先生提出,可以提供援交服務,更明碼實價列出各項服務的收費,「500元可提供按摩服務、800元有另外服務、2500元可以過夜」。周先生指,對方曾邀約他數次,最終約好時間後,便要求他先購買800元「遊戲點數卡」,證明他不是警方「放蛇」。
「之後當然都未見到面,她就再要求我買1萬元點數卡,聲稱是給她的保證金,以保證她安全。先買一次3000元,下次再買餘下的7000元,要拆開包裝,拍攝裡面的條碼,再傳送給她。」
周先生表示,騙徒首次要求他購買「點數卡」後,開始向他傳送性感相片,誘騙他入局,「相中人貌似17、18歲少女,穿低胸衣服。她營造出家庭的環境,指自己已經煮好飯,叫我過去,又指自己換好衣服,都是低胸衣服」。
騙徒以事主個人資料進行勒索
周先生指,「妙齡少女」最終沒有出現,更換來另一名騙徒要求他多付3萬元,他才洞悉自己被騙,於是拒絕跟從指示並報警求助。
「我沒有再付錢,對方就開始發爛,打電話來不斷講粗口。我們在過程中有交換相片,他用我的相片,語帶恐嚇地指如果我不付款,會上門騷擾我家人,又指知道我住哪,叫我鎖好門窗、出入小心,聲稱會找幫派斬我。」
青協:假援交騙案受害人 大多缺乏危機意識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近年接獲不少同類轉介個案。防治中心督導主任李少翠分析指,受害人主要是18至24歲年輕人,一般認為在網上交友頗安全,甚至完全沒有包袱,危機意識相對較低,而騙徒正正看準網上的潛在受害人眾多,令危機加劇。
李少翠表示,曾經有青年在網上結識一名女生,雙方傾談一段時間後,對方聲稱需要1萬元生活費,更主動向事主提出可提供性服務。「當事人覺得自己與這名女生是朋友,不需要對方提供性服務,都願意向對方提供1萬元,後來發現自己受騙,難以接受事實,出現失眠甚至自殺傾向,要轉介精神科醫生跟進。」
李少翠說,假援交騙案的受害人多數不敢將事件告知親友,擔心被取笑愚蠢或好色,因而延遲求助。她提醒青少年,於網上交友時,要留意對方會否過份熱情,「剛認識就已經與你混熟,不斷向你發問,甚至索取你的聯絡資料,亦要留意你們是否聊了不久,對方就談帶性意味的話題」。她又說,網友一旦提出邀約,事主要想清楚應否單獨赴會。
警方:騙徒會巧立名目 要求事主付款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冼尚諭表示,假援交騙案的騙徒主要會透過援交網站、社交平台或約會程式,假扮妙齡少女尋找目標,聲稱可提供援交或兼職女友服務,或者訛稱需要金錢協助。
「騙徒有機會假扮『少女』的經理人,要求受害人先課金,例如買禮物卡、遊戲點數卡,甚至比特幣等虛擬資產,作為服務按金。『少女』最終當然不會現身。」
警方又指,騙徒亦可能訛稱擔心警方「放蛇」,要求事主提供身份證明文件,以核實身份;一旦受害人拒絕跟從指示「課金」,騙徒就會利用這些個人資料進行勒索,甚至威脅傷害事主家人。
冼尚諭表示,市民一旦遭威脅,毋須恐慌或慚愧,應立即報警求助,指警方處理案件時,絕對會高度保密,保障受害人身份。他說,警方已推出「守網者」平台cyberdefender.hk,並設有社交平台專頁,教導市民在社交媒體帳戶設置高強度私隱;市民如懷疑受騙,亦可致電警方防騙易熱線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