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多車多,運輸網絡在回歸後不斷發展。在鐵路為骨幹的策略主導下,本港鐵路網由97年全長100公里,到現時全長近270公里,期間先後開通東涌綫、機場快綫、將軍澳綫等路綫。在沙中綫工程今年完全通車後,現時港鐵提供4條過海路線,新冠疫情前每日平均載客510萬人次。
鐵路為骨幹致其他交通工具角色被削
雖然鐵路幅蓋日益完善,不過香港公共交通智庫幹事陳迪遙認為,每當有新鐵路路綫啟用,同路綫重疊的巴士線就會取消,結果鐵路一旦故障,就未必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迅速替代。各專營巴士載客量,在疫情前超過每日4百萬人次,不過由於面對交通擠塞,經常會出現延誤甚至脫班等情況。陳迪遙認為,政府其中一項加強巴士在公共交通角色的做法,是可以仿傚外地,設立巴士專線。
新發展區交通配套不足致車輛數目增長
而路面擠塞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汽車數量增長。本港的道路截至2019年全長2127公里,在10年間增長只有百分之3.8,不過領有牌照汽車總數就由97年約49萬輛,增至去年超過81萬輛。陳迪遙指政府難以控制私家車增長,其中一個原因是新發展區的公共交通未能追上需求。「新界區很多地方交通不便,無法不駕車,究竟政府想鼓勵人乘坐交通工具,或鼓勵人住得更遠但駕車外出,這方面很模糊。」
相對而言,本港的跨境交通基建就發展迅速,陸路方面,97年經羅湖過境的火車旅客有5500萬人次,但近年在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跨境設施開通後,2019全年經陸路過境人次已超過2億5千萬。陳迪遙認同口岸交通發展積極,但指本地連接交通網絡亦要追上,才能發揮最大效能。
記者:陳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