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一直是世界知名的貨運港口,以海運計算,在1997年處理的貨櫃共1460萬個,當時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繁忙貨櫃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指,內地八十年代起開放,但當時港口服務未完善,香港因此受惠,在轉口服務獨領風騷,造就90年代前期的黃金期。

港口吞吐量降但應發展高端服務

回歸初年政府曾推算,到2016年,本港每年須處理 3300萬個標準貨櫃。不過好景不常,隨着蛇口、鹽田及其他港口陸續發展,香港在貨運路程同成本上面臨巨大競爭,貨運吞吐量增長逐年下降,到2020年,貨櫃處理量只達1800萬個,不及上海深圳及廣州等地,已退居世界第10。何立基預期,香港未來海運貨櫃吞吐量增長空間不大,但認為不應該輕易放棄仍處世界前列的海運角色。他舉例指倫敦的海運已經衰落,但憑高端港口服務,包括仲裁、船舶金融、船東服務、保險理賠等服務,仍然是世界航運中心,而香港要向同一目標發展,新加坡就會是區內主要競爭對手。

空運發展迅速優勢仍明顯

不過相對而言,本港的空運發展增速就相對較快,在1997年,空運貨物約有179萬公噸,到2019年已經增至480萬公噸,即使在2021年面對新冠疫情,貨運量仍錄得超過500萬公噸,位居世界第一。何立基指香港近年空運發展迅速,主要受惠於內地經濟發展,對貴價電子產品等消費品需求上升,造就龐大需求。隨着三跑系統落成,預計每年可處理貨運量會增至900萬公噸,可以進一步鞏固本港空運樞紐地位。何立基又指,本港的空運相對海運,同內地城市比,仍有較明顯優勢。「空運與海運不同,對航班準確性及密度要求非常高,香港比較國內優勢明顯,尤其航班多,在價格上亦非常有競爭力。」

展望未來,何立基期望下屆政府,能更重視物流業發展,包括提供適當及充足的用地。他又指,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香港必須繼續創造其他內地城市未能替代的窗口功能,同時要認清發展目標,包括開發東南亞市場平衡風險。

記者:陳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