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在港肆虐,今年經濟表現疲弱,全年可能再次出現負增長,零售業更是首當其衝。截至今年7月,全年有一半月份的零售表現均錄得跌幅。不過,有派發消費券的4月,零售業總銷貨值仍有雙位數增長,按年上升11.7%,可以說是今年來較可觀的升幅,可見政府派發的電子消費券在推動本港經濟發揮一定作用。 

合資格領取消費券的市民,平均每期會取得2至3千元額度,到底市民需要耗費多少時間才會花光一期消費券,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錚表示,綜觀目前派發的多期消費券,留意到市民使用消費券的高峰期,通常在派發後的一至兩個月內,當中有三分之二消費券金額會於此期間用完。他又仔細分析過消費券的使用情況,認為消費券有助收窄收入及消費不平等的差距。「從上一次消費券數據分析,我們發現低收入人群對於消費券使用的速度和強度,均高於收入較高人士,因此消費券實際上在消費不平等方面有些調節作用,同時發現較年長人士對消費券的反應更強烈。」

宋錚:消費券為電子支付多元化推動力

今年政府為提振經濟,將消費券金額由5000元加碼至10000元,並且首次向非永久性居民派發消費券。宋錚認為,對於永久性居民而言,隨著消費券派發次數增加,有可能將此福利當作常規收入,從經濟角度上看,有可能稍為減弱消費推動力,不過,非永久性居民卻是首次領取消費券,都有機會帶動到一波不俗的消費力。「去年發放5000元的消費券中,平均100元消費券度,可以帶動到80元的額外消費,效果在國際間屬於高水平。不過隨著市民領取消費券次數遞增,從經濟學上看效果會遞減,因當市民領取多於一次消費券,會更傾向認為這是常規收入,而非一次性獎勵。而對於非永久性居民而言,他們是首次領取消費券,被『獎勵 』的感受會更加深,很可能推動消費額度大增。」

財政司長辦公室指,消費券計劃自去年推出,明顯刺激消費氣氛,提振消費需求及支持不同行業商戶的經營;電子支付儲值工具新增的個人帳戶達800萬個,企業帳戶新增超過15萬個,亦顯示計劃符合推動及深化電子支付應用的方向。 

對於本港電子消費發展進程,宋錚認為,自90年代起,在電子支付未流通時,八達通一早在港普及,是本港電子支付發展的先河,不過隨著其他電子支付平台在世界崛起,單靠八達通的香港相比下變得落後,認為政府透過其他支付平台派發消費券,有助電子支付發展變得更多元化。

星展謝家曦:消費券已做到對抗經濟下行作用

財政司長陳茂波就指,10月1日發放的第二期消費券,將為市場注入超過150億元的消費力,希望能為零售餐飲市道,帶來另一輪的支持。政府星期一起放寬入境檢疫限制至「0+3」,即海外和台灣抵港人士,只需入境後只需3天家居隔離。當局說,消費券亦適用於提供旅遊服務的本地商戶。

星展香港經濟師謝家曦估計,因消費券金額總數較以往的大,相信今次消費券更可能將資金流向單價較高的奢侈品類,而非民生消費品。至於消費券對本港經濟的貢獻,他認為,措施已做到對抗經濟下行的作用,但要視乎本周五公布的8月零售數據,以及第三季經濟增長數字,才可以計算得更清楚。「事實上,消費券對本港經濟已有幫補作用,惟下半年本港經濟仍在復甦階段,即使社交距離措施和海外入境檢疫措施逐步放寬,在整體經濟增長和零售表現疲軟,以及外圍環境過於不理想的情況下,派發消費券亦難以抵銷上述因素對零售業的衝擊。」

陳茂波估計,2022/23財政年度,將錄得逾1000億元赤字,較預測多近一倍,財政儲備或跌至8000億,再派發消費券仍言之尚早。謝家曦稱,鑑於外圍經濟差和股市仍較疲弱,在財富效應下均會拖累消費表現,指政府明年可能會繼續考慮派發消費券,亦要視乎零售表現、外圍經濟環境和資產價格,以及政府赤字和預算而定。
 

記者:麥嘉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