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銳意要打造創科成為經濟關鍵推動力,改變產業結構。近年香港的科研氣氛亦較以前熱鬧得多,上星期舉行的香港桂冠論壇便聚集了超過20位邵逸夫獎得獎者和近200位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學家,一起交流研究。

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臨床講師蔡樂怡醫生,便是這200位青年科學家其中之一。現年只有26歲的蔡醫生,自小已對科學感興趣,很想知道世界是如何運作,也很喜歡問為什麼,父母亦因材施教,購買大量科學相關書籍給她閱讀,她小學時愛看《十萬個為什麼》,長大一點就看Horrible Science系列,中學的科學老師亦很有耐心解答她的疑問,當時她亦是校內航天學會主席。在長輩栽培下,自然多機會接觸科學知識,她便打算未來以科學為事業。不過科學有這麼多不同範疇,到底要向哪一方面發展呢?

蔡醫生中四時出席一場中文大學的講座,著名分子生物學家盧煜明教授分享到在無創產前診斷方面的研究,令蔡醫生大呼厲害,很想將來也參與醫學研究,做出研究成果幫助病人之餘,又可以滿足自己對科學的興趣,自此她便以成為醫生和科學家作人生目標。

醫生是救死扶傷的英雄,但蔡醫生就選擇將更多時間留在實驗室。她說,醫生運用專業知識,可以每天幫助有需要的病人,十分有意義,而在實驗室做研究,未必立竿見影,可能要較長時間才可以見到成果,但經過長年累月努力得出的科研成果,卻有機會一次過幫助成千上萬甚至數以百萬計的病人,機會更加難逢,於是她立志要在做醫生之餘,亦要為科研出一分力。

臨床化驗助定治療方案 角色相輔相成

蔡醫生覺得每位醫生在醫院不同崗位服務病人都一樣重要,很多時候臨床醫生在基本問症和身體檢查之後,已經對病人的診斷有些想法,但有時候要借助病理科實驗室的化驗結果,提供多些資訊來協助他們,肯定最終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大家的角色是相輔相成的。

「我印象較深刻的是有一位初生嬰兒接受代謝病篩查,主診醫生發現結果不是很正常,懷疑嬰兒患有代謝病,然後就轉介到病理部。我們為嬰兒做基因測試後,就證實了代謝病的診斷,之後又為嬰兒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做基因測試,提供更多資訊給主診醫生和家人去討論和參考,再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蔡醫生憶述。

蔡醫生在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現時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系臨床講師,主要研究分子檢驗,去年獲得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頒授最佳學員原創研究獎金獎。這個獎項每年頒發一次,要求在專科培訓階段的醫生有傑出研究成果。

蔡醫生說,很榮幸獲獎,覺得是對她在研究方面努力的一個肯定,而參賽亦難能可貴,她有機會聽到其他專科訓練醫生的研究成果,他們都是付出了很多,在過程中她學習到很多東西以及謙卑心態。她又說,一起參賽的醫生,很多本身臨床職務都很繁重,但都會抽時間去做研究,都啟發和激勵到她,更努力去做自己的研究。

啟蒙自盧煜明教授 盼研無創癌症檢測

談到將來研究方向,蔡醫生希望可研發到一些無創癌症檢測方法。現時傳統上,如果要做癌症檢測,可能要依靠抽活組織檢查,過程中病人會痛楚或有機會出現流血及感染等的併發症,如果可以研發到以較低成本而創傷性又比較低,例如只是抽血,就已經做到比較準確的癌症檢測,對病人來說是好事,因此她未來想在這方面繼續研究和發展。

蔡醫生亦講到今次香港桂冠論壇匯聚了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提供機會給年輕科學家和全球一些很頂尖的科學家交流,了解研究背後及成果,見賢思齊,相信也會啟發到年輕科學家改進研究,進一步推動到他們本身研究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平台給年輕科學家向大眾分享研究成果,過程中訓練到他們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同時向公眾推廣科學科研,因為她覺得做出好的研究成果只是第一步,要將研究成果落地,令大眾接受及受惠,更是一門大學問。而桂冠論壇亦是很好的契機,提高公眾對科學的關注,令他們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談到香港現時創科氛圍的轉變,蔡醫生說近年氣氛越來越熱烈,各方面支持也越來越多,對於青年科學家具吸引力,例如研究經費方面,一些前輩指以前每個項目經費,可能只是幾十萬元,但近年例如研究資助局部分主題研究計劃,經費已經過千萬元,InnoHK計劃每個項目的資助額更已是以億元計。

另一方面,各界對於青年科學家或學生的支持都越來越大,例如有更多實習或獎學金計劃,都以創科為主題,以她自己為例,就讀大學時很榮幸獲得創新科技獎學金,令她有機會遠赴海外的實驗室交流及獲得導師指導。她當時的導師正正是當初啟蒙她加入研發行列的盧煜明教授,對方向她分享很多正在做的研究,也會介紹其他著名科學家給她認識,可見社會各方面對青年科學家的大力支持。

蔡醫生又比較海外與香港的科研環境。她回想學生時期曾試過短期海外交流,發現當地不少年輕人都對科研有興趣,也希望以科研為職業,而香港學生相對來說,選科方面比較著重傳統專業學科,例如醫科、法律、金融等,想以科研為職業的學生暫時相對少。另一方面,海外實驗室通常有較多成員來自不同國家及文化背景,在討論時會有不同角度,有時會激發到一些新想法,有助於研究,而香港研究人才的文化背景相對沒那麼多元化,但她認為只要香港舉辦多一些像是桂冠論壇的大型科學交流活動,也可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科學家交流,幫助推動科研發展。

寄語家長信任子女 按興趣選發展方向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乃人之常情。蔡醫生寄語家長要信任年輕人,多一點了解,讓他們跟隨自己的興趣,選擇一些適合的發展方向,未來可以有更廣闊天空。她說,現在香港年輕人選科都相對喜歡一些傳統學科,她認同這些學科很重要,但同時社會上都需要有更加多創科人才,如果年輕人對創科有興趣,不妨嘗試了解多一些,爭取多一些暑期研究機會或參與和創科有關的實習和獎學金計劃,讓自己多一個選擇多一個考慮,即使選擇讀某些專業學科,都有參與科研機會,例如做醫生,也可以參與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