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屆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玩具展、第15屆香港嬰兒用品展及第22屆香港國際文具及學習用品展,本周二起一連四日在會展舉行。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張淑芬說,是今年是第一個在會展舉行的展覽,去年1月還沒有完全通關時有1000個參展商,到今年正式通關全面復常,3個展覽大幅增加至合共超過2600個參展商。展商來自35個國家及地區,非常國際化,亞太區除了香港、中國內地、台灣之外,還有澳洲、日本、韓國,而東盟亦有很多國家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等,歐洲有英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瑞典和土耳其,還有美國和墨西哥亦有很多展商來到。

若與疫情前的2019及2020年相比,現時情況大致恢復到疫情前的9成,以目前的市場、環境和經濟狀況來看,展會復蘇程度都與預計的相若。

百貨應百客 智能和環保玩具生意不斷

張淑芬在展覽首天走過會場一圈,看到設計比較新穎的智能玩具和環保玩具,有不少人在洽談生意。其中一個專門做學習玩具例如一些STEM玩具,展商指已會見很多新的市場買家,例如哈薩克、土耳其、波蘭等,而東盟國家也當然有來。

不過一些傳統玩具的展商,仍然要在價錢上競爭,就要視乎不同市場的買家購買力如何。張淑芬認為,這麼大型的展覽都是百貨應百客,有些展商一定做得較好,有些可能觀望一點,但整體上來說都是熱鬧,洽商氣氛都是非常熱熾。

今屆玩具展已是第50屆,對業界來說有什麼意義呢?張淑芬說,50屆是得來不易,回顧第一屆玩具展在1975年舉行,當時連會展都未興建,亦只有71間公司,一步一腳印發展到現在,初初起飛的玩具業做很多塑膠玩具,但發展到今天已經很多元化。多年來展商很努力,行業也很努力,做了很多自己的品牌,就算沒有自己品牌,也做了很優質的原裝設計服務,為大品牌設計。現在亦發展到STEM教育玩具、智能玩具、數碼遊戲,到近年發展的綠色玩具等,都是業界隨著潮流而努力開發出來。

她說:「今天我們可以很驕傲說一句,香港製造這個家傳戶曉的標籤,已經享譽全球,是一個金漆招牌。就算很多廠房已遷移到內地的珠三角、長三角及大灣區,但香港仍然是首屈一指的銷售中心,認證和品質認可都是世界標準。」

張淑芬認為,接下來要推陳出新,亦要歷久常新,因此今年設有一些新展區例如綠色玩具,很多物料、設計甚至包裝都越來越環保。為了讓更多買家知道哪些展商有綠色玩具,除了專區之外,都貼上綠葉標誌,讓買家容易辨識。

不少人成長後仍保持童心。張淑芬說,愈來愈多人因為小時候看卡通或漫畫,對一些收藏玩具大感價值,這個大童世界Kidult很花得起錢,展場亦特別加入一個收藏玩具的展區,名為Collectible Toys。而香港品牌玩具協會亦一起打造一個新展區,擺放鹹蛋超人和一些香港模型讓大家打卡。

除了展覽之外,往時同步舉行的香港玩具業會議,適逢今年是第50屆玩具展,貿發局和業界將論壇升級為亞洲玩具論壇,不單講者陣容國際化,內容亦更多元化,將探討市場發展,亞洲區當中韓國的講者會分享一些大童和小童對玩具的偏好,及虛擬社交平台如何探討一些實體數碼化玩具及人工智能的熱門話題等。

貿發局:去年展覽規模恢復至疫前6、7成

香港在疫後復常已近一年,貿發局展覽規模恢復進度如何呢?張淑芬說,從去年3月解除口罩令起至12月,貿發局在香港舉辦了24場國際級貿易展覽,引來超過40萬名買家和展商,來自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即是幾乎全球買家都來了。至於展覽規模就恢復到疫前的大約6、7成水平,她解釋,有些行業做得較好,例如10月份的秋燈展、燈飾展和11月的眼鏡展,展商數目達到8、9成,但有些展覽則未必那麼理想。買家方面,譬如秋季電子展、鐘錶展去年到訪的買家都達疫情前的8成,因此平均而言,去年已經恢復到疫前的七7成左右。她相信,如果航班運力和酒店價格可以合理回落一點,相信2024年底國際級展覽可以全面復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