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年代,金融科技範疇正呈現爆炸式增長。數碼港初創企業濃說科技(Wizpresso)研發的語言分析平台Factify(濃說核實),協助驗證首次公開招股(IPO)及併購等交易資料,令盡職調查工作可減省75%時間。
濃說科技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鄭嘉泓(Calvin Cheng)介紹說,所謂認證是指要確保公司披露的資料,例如招股書、年報、中期業績一定要準確,從而保障投資者利益。在這個流程上,上市公司或投資銀行都會委託律師,專門去作認證。傳統做法可能是將招股書多達幾百頁的草稿打印出來,逐句圈起以作認證是否有查看過,同時要分析哪些是事實及哪些是意見,若是事實的話,上市公司要提供文件作為認證,如果屬於意見則需要董事簽名。整個認證流程非常繁複,有時候招股書又有不同版本,不同版本又要從頭再看,負責認證的律師可能看到頭昏腦脹。
Factify加快文件認證 逾半律師行使用
因此便造就了Factify的出現。鄭嘉泓說,只要將多達幾百頁的招股書上載到Factify平台,透過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短短幾分鐘便可自動將每一句圈起來,以及分析哪些是事實,哪些屬意見。平台透過深層次學習技術來增加準確性,亦會作一些自動建議協助認證自動化。如果文件有很多不同版本,亦有中文和英文等不同語言,例如招股書平均動輒有十幾個版本,都會透過AI協助追蹤每一個版本有什麼更改,提醒律師不用整本從頭看一遍,只需查看一些修改過的部分去重新做認證便可,協助律師節省超過75%的時間。
談到這項金融科技對整個香港IPO市場有什麼好處?鄭嘉泓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很多盡職調查流程都是手動,令在港上市過程可能相對外國交易所為長,需要4至12個月,當中亦會牽涉不同人手。Factify平台除了可以節省時間之外,也幫助到用家與很多不同持份者溝通,例如投資銀行、上市公司等都可以一起登入平台,在招股書上作認證。
平台推出3年以來,香港已有超過一半的律師行使用,接近20間律師行已經以平台處理包括IPO在內的不同項目。鄭嘉泓期望,除了可加快上市流程之外,在整個金融數據上亦可提升投資者信心,增加客戶經驗,整個體驗都好的話,亦是代表香港一個領域的發展。
鄭嘉泓亦聊到研發Factify和拓展業務期間的經驗之談,指當初是受到律師朋友啟發,才有今日的認證平台,慢慢經營下去才發現IPO認證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不同文件都可以應用到認證技術,例如公司年報、業績甚至是一些ESG報告。認證之外,亦可協助檢視文件是否符合上市要求,又可與其他公司比較披露內容的質素或有沒有資料遺漏。
他又說,現時香港很多不同行業都有文件認證需求,例如一些併購投資、法律審查或分析供應商採購等,甲方收取一些文件,乙方要提供一些文件,然後甲方要找人認證這些文件。流程上同樣的科技可以大大應用,只是介面和整個體驗有些許不同。
「所以香港不只是金融中心,還有很多優勢,不同的專業人士,不少的認證機構,都可以好好運用AI和自然語言分析,節省時間之餘還可以大大減少錯誤,香港前景是非常明朗。」鄭嘉泓說。
香港貿易發展局與政府合辦的亞洲金融論壇(AFF)踏入第17屆,主題為「多邊合作 同譜新篇」,今個月24至25日在灣仔會展登場,是區內首項年度金融及商界盛事。論壇將邀請全球過百名財金猛人及政商領袖擔任演講嘉賓,討論環球經濟展望、中國機遇、投資前景、綠色金融、金融科技及多邊合作機遇等熱門議題。
濃說科技參加AFF 認識挑戰探索科研
濃說科技亦是論壇參加者之一。鄭嘉泓說,這個論壇在亞太區和國際上認受性十分高,去年參加時看到很多國際銀行的行政總裁或主席都專門飛來香港參加,令公司同事都得益不少,不只可研究到香港金融市場的痛點,也可以探討全世界正面臨什麼挑戰,更可了解最頂尖的銀行家和投資者的所思所想,令他和同事都可探索更多科技研發和發展,套用在這些不同用途上,這也是他非常注重的產品創新流程。
談到香港發展創科的機會,鄭嘉泓說,濃說科技成立快第七年了,剛起步時未必每間銀行或企業都對科技有興趣,都不願意約會談。不過政府大力支持科技發展後,情況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政府透過數碼港、科學園或資金支援創科外,亦有創新科技及工業局、貿易發展局在當中推動,在海外吸引很多不同人才和企業合作。金管局的「金融科技2025」策略,也推動銀行界著手使用科技。
香港擁國金中心優勢 料創科可走得更快
三年的新冠疫情亦帶動了很多科技需求。鄭嘉泓說,現時很多東西已不可再用實體,尤其文件不可以再打印出來,全部要數據化。他認為,科技無論如何都會來到,但大家要怎樣接受它,怎樣將不同科技變成行業內一些主流科技的最佳實踐,希望大家會產生共鳴。當主流科技能引起共鳴,業界才做到「平靚正」,因為市場不夠大的話,便很難優化科技讓大家都享受得到。因此,創科不只是靠政府,企業都要居安思危,其他國家追趕很快,香港都正慢慢追上,但相信可以走得更加快。
以濃說科技的業務性質而言,其實在哪裡開設都可以,為什麼選擇香港呢?鄭嘉泓分析,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全球規模前100的銀行中有70多家在香港設立分行,超過29家跨國銀行在香港設置地區總部,而港股亦有滬深港通。以前很多人想透過香港進入內地,但現時已進化了,很多內地公司規模很大,需要跳出中國到國際發展,都是經過香港,這麼多的流動進去出來,金融上支持很大。
加上近年很多家族投資基金來了香港,在綠色借貸方面也看到新發展,這些因素令公司與銀行或上市公司可以商談很多,也有不少研發空間套用到監管要求上。另外,在Web3大環境下,很多區塊鏈技術現時也會在香港落地發展。鄭嘉泓認為,這些因素全部條件已經在香港,未來要靠多一些不同公司或海外人才一起進駐香港,擴大這些發展,內地、東南亞也可以一起在香港形成一個創科地區總部。
鄭嘉泓在業務發展、策略和產品設計方面擁有10年以上經驗,曾在滙豐銀行的環球銀行部門工作,負責亞太區機構客戶的客戶策略和業務發展。他亦是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金融科技的客座講師及香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的導師,更獲加拿大駐港澳總領事親自授予成就證書,表彰在香港取得的成就。他同時擁有加拿大Ivey商學院的榮譽工商管理HBA學位,亦是特許金融分析師(CFA)。
寄語青年尋找自己 勿為安穩跟隨傳統
擁有完美履歷的鄭嘉泓,如何寄語香港年輕人未來發展路向呢?「首要是想得長遠,人類壽命愈來愈長,一百歲已是等閒事,現時年輕一代可能活到120歲,因此60歲退休未必可以應付到下半生需要,事業已不是40年那麼簡單,可能要想80年,他們要清楚自己興趣、長處及意願,尋找自己。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要多嘗試不同的東西,不要只專注其他人都做的事情,不要只跟隨傳統,不要只為安穩人生。」
鄭嘉泓認為,現時有許多初創機會,不一定要自己創業,很多科技公司都正尋找人才,即使你不懂得程式編碼,也有很多新的技術崗位,可以是做產品,可以牽涉網絡安全,也不要只看香港公司的機會,互聯網年代到處都可做事,所以年輕人要看闊一點。人才無國界,濃說科技作為香港公司也要想想如何挽留、吸引海外和本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