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研究調整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隨著人口老化,醫療需求越來越大,政府不能以有限的醫療資源,應付無限的需求,強調急症室的醫護人手和醫療器械配置,都有別於普通科門診診所,兩者應各司其職,呼籲市民切勿浪費或誤用急症室資源。
盧寵茂接受本台專訪時說,目前急症室的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佔整體求診人次約60%,大多都只是傷風、感冒、輕微發燒或擦傷等,「亦有同事面對啼笑皆非的個案,例如某個地方痕癢、生暗瘡,甚至是拿著檢驗報告給醫生看、取假紙之類的種種原因,這些絕對是浪費醫療資源」。
被問到急症室非緊急個案會否由目前的180元,大幅加價到私家醫院急症室的400至500元收費水平,盧寵茂指目前未有任何定案,但公私營服務收費差距肯定是考慮因素之一。他又說,調整收費時,除了考慮成本因素,亦要顧及市民的負擔比率和接受程度,並保障弱勢社群能獲得適當服務;正式推出方案前,會就基本建議諮詢業內人士及市民。
盧寵茂:相信前線醫護不會因為一句說話而辭職
明愛醫院急症室醫生李福基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一度提出質疑,指調整收費會難為前線醫護人員,更揚言若大幅加價,他將會辭任;盧寵茂翌日巡視該院急症室,並與李福基等醫護對談。盧寵茂未有透露當日與李福基的對話,只表示理解醫護面對病人要求時有壓力,又相信對方受訪時的說話只是開玩笑。
「我確實相信醫護人員不是那麼簡單,因為我講一句說話他就不做。他們都很有passion(熱誠),尤其是這位醫生(李福基),其實他本身在私營工作,他是重返公營系統幫忙的。」他又強調,考慮調整收費,並不會改變現行的分流制度和標準,只會令機制更清晰。
政府考慮延長或恆常化「支援灣區病人先導計劃」
當局去年5月推出「支援大灣區醫管局病人先導計劃」,盧寵茂指,截至上月,短短8個月內已有逾3600名大灣區港人受惠,反映計劃頗受歡迎,亦為市民帶來方便,特別有長期病患的長者,毋須長途跋涉跨境回港覆診和取藥。他說,計劃將運作至下月底,政府將詳細檢討成效,視乎需求考慮延長計劃、擴大服務對象,甚至將計劃恆常化。
「正如當年的長者醫療券,在2015年首次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之後確實受歡迎,我們就將計劃恆常化。我們主要是考慮在短時間內推出,希望可以幫到更多大灣區的病人。我們會用數據說話,如果一些服務真真正正幫到市民,我們不單只會恆常化,更加可能會擴大、擴展。」
記者:馮天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