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目前有5分1人口為60歲以上,隨著人口老化加劇,預料2046年將有274萬長者人口,即每3名港人就有1人是長者。由特區政府和數碼港合辦的數字經濟峰會,將於周六的《生活與共融論壇》上,探討如何以科技為社會創新、醫療保健和老齡化帶來變革。

行政會議成員、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林正財表示,人口老化下,本港獨居和雙老長者較多,因而釀成社會上部份慘劇。他說,部份獨居或隱蔽長者甚少外出,以傳統方式「上門敲門」家訪並不容易,若他們未有安裝平安鐘就難以定時致電他們聊天;在這類情況下,數碼科技就有巨大潛力,可透過人工智能(AI)主動探測長者的生活習慣,一旦出意外都可馬上知道。他又指,為減低獨居長者的孤獨感,可善用社交機構人與他們保持聯絡,最初可以先閒聊,之後再逐步談心事,甚至可分析他們有否患抑鬱症或認知障礙症等。

發展樂齡數碼科技 需配合完善服務平台及政府政策

身兼銀髮經濟顧問小組成員的林正財認為,為長者而設的AI產品需要有較強的針對性,指香港長者大多操廣東話或家鄉話,未必適合使用外國的AI系統,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平台,鼓勵初創企業在研發過程中,讓更多用家在「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階段深度參與,避免在研究尾聲才讓市場測試。

他指,樂齡數碼科技在本港有巨大發展潛力,但單靠科技創新並不足以提升長者體驗,「老人家不會自己無緣無故找科技來用,始終需要有中介服務平台,這方面的聯繫都要做得好」;加上有政府政策推動,建立整個生態系統時就可相得益彰。他說,香港有科技和研發能力,服務網絡相當完備,而且市場用家較「挑剔」,相信在香港成功應用到的產品,都可推廣至大灣區,以至整個國家甚至全球。

數碼科技可推動銀髮經濟 釋放長者勞動力

林正財表示,數碼科技可賦能長者參與各種社區活動,從而推動「銀髮經濟」。他形容今時今日的長者是「最打得的一代」,不少專業人士退休後仍希望打散工,他們絕對可以透過數碼科技平台找工作,甚至在平台上提供專業服務,繼續貢獻社會。「外國都有這樣的例子,例如澳洲有一個流動應用程式,專門讓已退休的礦業工程師,與相關公司建立平台。那些工程師又開心,可以按自己的生活作息時間接工作做;那些公司又開心,不用請一個全職員工,又可以有顧問級人馬協助完成工作,亦毋須與其他公司簽合約,這個平台十分成功。」

他說,以往應用科技是很高深的學問,入門的門檻相當高,但現時有AI和ChatGPT等發展後,退休人士毋須精通科技都可輕易應用得到,能在科技平台上有所發揮,因此只要妥善應用科技,釋放銀髮人士的勞動力,人口老化問題就不值得恐慌。

倡善用科技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談到醫療科技,林正財表示,政府擁有全球數一數二龐大的醫療數據庫,獲不少海外機構欣賞,指幾乎每名香港居民都曾到公立醫院求醫,因此醫管局電腦或科技系統儲存的病歷紀錄相當齊全。他認為,政府難以單靠硬件建立智慧城市,建議當局更大膽利用相關數據,加快醫療科技發展;亦可將這類大數據與初創或AI公司分享,以促進本港成為真正的智慧城市。

另外,本港目標在2035年將碳排放減半,並於2050年達致碳中和,本身是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的林正財相信,善用數字科技有助本港達標。他以最近社會討論得熱烘烘的垃圾收費為例,指可以透過數碼科技,建立良好的網絡,方便市民減廢回收,並提供足夠的獎賞。「政府設立的『綠在區區』回收網絡相當受歡迎,是很好的例子。不要小看積分,其實香港市民都是這樣,包括我自己在內,手機都有幾個apps儲分。多走幾步又可以儲分、做回收活動又可以儲分,這些積分真的會改變到行為;相反,單靠收費改變市民行為,就未必那麼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