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醫療健康周今個月15日至31日在港舉行,其中一項旗艦活動是第15屆「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覽」設有多個展區,包括生物科技、醫院儀器、復康及長者護理用品、保健護理、醫療用品及消耗用品、化驗室設備及生產方案、初創專區,和香港醫療及保健器材行業協會專屬展區等。
有份協辦展覽的香港醫療及保健器材行業協會、主席梁立慧博士表示,香港的醫療及保健器材業
過去幾年很蓬勃、發展迅速,香港和世界很多地方,都面對人口老齡化,同時亦爭取不同的醫療專家,未來趨勢會更重視預防,由有病的時候去治病,變成中醫主張的"治未病",特區政府亦在18區設立社區康健中心,目標都是希望居民可以就近地獲得不同的篩查服務,及早發現一些隱疾,盡早預防和治療。
人口老齡化普遍 「治未病」成趨勢
梁立慧指,由於"治未病”的趨勢,市面上出現不同的穿戴式的產品、又或者利用人工智能,令到家庭醫生、體檢中心、或者長者在家人協助下,可以進行檢測,將珍貴的醫療資源,用在較重的病症,以及讓未有患病的市民,及早去預防。
她又提到,科技亦都為醫療服務帶來改變。疫情後公眾對遠程醫療越來越接受,毋須見到醫生真人,在視像診症之後,可以將藥物直接配送到居所。一方面節省醫療資源,同時可以方便長者,
這些都需要醫療科技輔助,例如透過一些儀器,令到醫生毋須見到病人,都可以了解病人情況和參數。而透過科技協助,醫生亦可以讓病人提早出院回家,然後遠距離監測病人狀況。
樂齡科技需求大 港成最佳試驗場
梁立慧指,人口老齡化會令慢性病出現的機會上升,帶動醫療藥械產業發展。無論高血壓、糖尿、各種骨科疾病等,醫療需求非常大,需要樂齡科技,更多的銀髮產品;政府亦鼓勵居家安老,需要物聯網或者穿戴式的醫療產品,可以遠距離監察長者健康。現時見到越來越多不同海外產品進入香港,並且願意因應香港的擠迫居住環境,修改產品去配合。
梁立慧說,今年協會專屬展區展出多項新奇的產品,包括一些輔助監察長者居家狀況的儀器、訓練長者改善平衡,避免跌倒的設備、診斷腦退化或柏金遜病的智能系統,很歡迎市民到展覽參觀。
「藥械通」連接大灣區 吸引創科人才來港
梁立慧指,其實香港有最優秀的醫學院,亦有最優秀的工程學院,配合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加起來令香港有很強的優勢去發展醫療科技。香港的人口密集,反而令香港成為一個很好的測試地點,業界經常說:如果一項技術在香港能夠測試成功,其實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心應手。
她又說,本港很多醫療機構都很願意接受一些新技術,政府亦很努力推行「藥械通」,令到在香港落地的技術,可以進一步帶到大灣區,輻射整個東南亞,因此可以吸引世界的創科人才來港做研發,同時將技術帶到東南亞和大灣區。以她研發的監測指環為例,除了在香港應用,亦都帶到美國和東南亞不同的地方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