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周三發表,烈酒業界期望烈酒稅由100%減至20%,認為有助吸引中國白酒經過香港出口海外市場,推動經濟發展。酒吧界就希望全面撤銷烈酒稅,降低營運成本。
不過,醫療衛生界表明反對,指減低烈酒稅變相鼓勵飲酒,會造成公共健康問題,得不償失。
烈酒界促減烈酒稅至20% 刺激烈酒市場
現時酒精濃度超過30%的烈酒,包括威士忌、伏特加、白蘭地等,需徵收百分百從價稅。烈酒業界促請當局將烈酒稅減低至20%,貼近澳門做法,即針對烈酒徵收10%從價稅,並額外加收每公升20元澳門幣從量稅,希望透過減稅刺激本港烈酒市場。
國際烈酒及葡萄酒委員會主席謝蓓莉指出,相比鄰近地區如台灣、澳門及日本,香港的烈酒稅為全亞洲最高,導致香港在國際烈酒市場的競爭力下降。根據蘇格蘭威士忌協會去年的報告,台灣在全球蘇格蘭威士忌進口銷售額中名列第四,銷量達逾34億港元,而香港的進口量不在前十。另外,高稅率亦導致烈酒價格上升,抑制消費者的購買意欲,若能下調烈酒稅,謝蓓莉預計其公司能對烈酒產品減價20%,可刺激本地消費需求。
減稅可帶動烈酒轉口拍賣等經濟活動
香港酒業總商會創會會長蘇又萍亦提到,降低烈酒稅可促進烈酒的轉口、拍賣、品鑒等經濟活動。她指,中國白酒企業正計劃出海,對方認為香港在物流和人脈等方面具備優勢,希望以香港作為基地,由本地酒商將白酒出口向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泰國等海外市場。她指,中國白酒市場規模高達8000億元人民幣,即使只有5%份額、即價值400億元人民幣的白酒經本港轉口,政府的烈酒稅稅收也相當可觀。
蘇又萍說,本港100%的烈酒稅增加酒商的成本,令內地酒商卻步。她說,8月有23間貴州白酒廠代表來港,他們對香港烈酒稅之高感到驚訝,指內地的烈酒入口關稅僅為5%。蘇又萍又提到,貴州遵義市政府曾與她接洽,指本港若能下調烈酒稅至20%,會考慮在香港設立基地及辦事處,以經營香港及海外市場,甚至進一步在香港上市。蘇又萍指,過程亦涉及租用寫字樓、聘請員工等,有助帶動本港經濟,促進就業。
蘇又萍亦提到,拍賣行因在港拍賣烈酒後交貨價格太高,多選擇在烈酒稅較低的台灣拍賣,認為下調烈酒稅能鼓勵拍賣。她表示烈酒稅若下調,業界會設立白酒鑑定中心,並向拍賣行提供經鑑定的白酒拍賣,相信能增加本港烈酒拍賣市場的收益。
不過,蘇又萍表示,業界並不建議全面撤銷烈酒稅,認為入口烈酒時不能完全沒有監管。
酒吧界冀全面撤銷烈酒稅 有助降營運成本增生意
香港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就促請當局全面撤銷烈酒稅。他表示,撤銷烈酒稅有助酒吧業界降低入貨成本。他解釋,現時入貨成本佔酒吧支出近3成,烈酒及非烈酒各佔一半,以一間月均收入為30萬元的酒吧為例,烈酒稅若能減至0,將有助業界每月節省2至3萬元。
協會早前向全港共400個酒吧經營者收集意見,7成人指現時生意額較疫情前跌2成至3成,另外3成人更指生意額下跌超過3成。錢雋永指出,有酒客流失向內地,希望撤銷烈酒稅後,酒吧可調低售價,以更高的性價比吸引市民及旅客在港消費。
醫療界議員反對減稅 指措施得不償失
政府5月時曾重申,未有計劃取消或放寬烈酒稅,指公眾健康是重要考慮因素,酒稅一直有效鼓勵市民減少飲酒。衛生署前助理署長程卓端上月亦撰文反對減免烈酒稅,並援引衛生署數據指,2008年政府取消對葡萄酒及啤酒徵稅後,人均飲酒量由2007年的2.64公升增至2008年的2.79公升,指下調烈酒價格會鼓勵市民購買及飲用更多烈酒。
蘇又萍就指,2007年至2008年人均飲酒量的升幅極低,而香港的人均飲酒量更遠低於歐美地區。她建議政府可多加教育市民適量飲酒,例如在酒瓶貼上標籤,提醒消費者每天適宜攝取多少酒精量。錢雋永亦認為,政府無需過於擔心撤銷烈酒稅會引致健康問題,指疫情後去酒吧飲酒的人已經減少,加上疫情期間社會的健康意識提升,疫情後更理性飲酒,多為「兩杯起,三杯止」。
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就表明反對減免烈酒稅,指措施或會向社會釋放出鼓勵飲酒的訊息,或使本身不飲酒的人開始飲酒,又指減稅對提振本港經濟的成效不大,但會造成更多健康及社會問題,形容是得不償失。
林哲玄認為,減稅後酒類產品減價幅度很低,亦不會有遊客因烈酒減價而湧入香港。他説,在高烈酒稅率下,本港烈酒銷量在過去數年已持續上升,看不出有需要減稅,又認為本港應想辦法壓抑銷量升幅。林哲玄提到,減免烈酒稅可能令更多人患肝病,指芬蘭降低酒稅後,人均飲酒量上升,市民患肝病的比率出現雙位數的增幅。他又指出,本港有6.1%人口為乙型肝炎帶菌者,較世界的平均比率高,已引發很多肝臟問題,減稅後若導致更多人飲酒,將來本港恐怕會多一個源頭產生嚴重肝病,對醫療體系造成壓力,他認為政府不應該輕舉妄動。
林哲玄又提到,世界很多地方會針對所有酒類徵稅,但香港只針對烈酒徵稅,已經是相當寬容,促請當局以其他方法提振經濟。
記者:蘇楚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