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香港約30小時航程的秘魯,並不多港人聚居。有移居當地的港人,18歲「打合同」到秘魯當廚師,一做便40多年。

人稱「森哥」的陳森是少有移民秘魯的港人。他在港土生土長,11歲開始在廚房打工,由「洗筲箕」做起,之後逐步學廚,更獲廚房領班賞析,70年代在朋友介紹下輾轉到秘魯打工。

「當年我師傅的朋友介紹,要來香港找個廚師去秘魯做中餐館,即是這裡叫的chifa,要打5年合同。當時我在香港的月薪是500港元,但秘魯的老闆可以付2000元一個月,即是在秘魯工作一個月的人工,就等於在香港做三至四個月。我單身寡佬,後生仔不懂死字怎寫,就搏一搏、出來秘魯了。」

初來報到已想馬上回港 每日數算何時約滿

森哥說,當年初到秘魯,情況與他想像中很大分別,他甚至有一刻想過「打退堂鼓」。「第一日到秘魯,已經想馬上乘飛機回香港。那個年代的南美洲很落後,像極越南打仗地方,又有點像沙漠。有些秘魯原住民在『山旯旮』地方出來利馬謀生,會霸多少地方蓋房子,用的材料是竹棚,好像養豬的地方,每條街都有一、兩間。如果當初知道秘魯是這樣,我就不會來了。」

他又形容,當時人生路不熟,每日下班回宿舍休息就會數算日曆,計算何時可以返港。「初來報到時語言不通,不懂聽也不懂說,文化又與香港完全不同,環境全都變了,老土說就是不習慣。」不過由於有合約在身,他只好硬著頭皮撐過去。

捱過艱苦歲月 指融入當地要入鄉隨俗

在5年打工生涯中,森哥認識了有日本血統的秘魯籍太太,誕下一對子女;而約滿後的一段創業經歷亦成為他在秘魯最難忘的片段。他當時與太太開辦了一間小餐廳,形式類似茶餐廳或冰室,賣炒飯、雲吞麵等,但最初生意不如預期,「當時大女兒剛出生,我不知道將來環境會如何,只能一日吃一餐,紮著頭捱,最難就是那段時間,但後來慢慢捱,幸好生意多了,就捱過了」。

經過40多年奮鬥,森哥現在是秘魯一間大酒樓的老闆,專門做粵菜,最多可接待500人,業務亦已上軌道。他又形容,「月亮一定是故鄉圓」,但要融入當地社會,關鍵是入鄉隨俗。

記者:馮天蘭 秘魯利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