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在一個論壇上指,由跨境理財通、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到廣洲南沙,反映中國透過大灣區對外開放不斷突破的好例子,市場估計到2030年,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可達4.6萬億美元,全國五份一的獨國獸企業都會在大灣區誕生,數十間全球500強企業會視大灣區為基地,吸引國際優質資本,同時亦吸引越來越多香港青年及國際人才到大灣區就業。

廖宜建又指,除了研究港股通加入以人民幣計價外,香港亦可以考慮擴大互聯互通至期貨及碳排放交易的層面。他又提到,一直與監管部門研究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央行數碼貨幣(CBDC),而當數碼貨幣推出前,銀行亦需要協助商戶增設有關的支付配套,確保客人可以用數碼貨幣支付。

廖宜建提到,大灣區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好、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匯聚內地八成供應鏈企業,超過三百多個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更能夠帶動內地的綠色金融發展。他又指,香港在綠色金融方面亦有優勢及潛力,可以拼入內循環發展的快速通道,幫助國家實現雙碳目標,同時重新定義、並塑造國際金融中心的內涵。他估計,今年全球可持續發展債券規模可達1萬億美元,這類債券佔全球債券市場份額只會有增無減,由2019年不足5%,到現時已超過一成。

廖宜建認為,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下的歷史機遇,香港重整行裝踏上復興之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雙循環機遇,為香港經濟帶來動力,同時明確香港的地位,了解未來經濟增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