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制訂的綜合營商指數,第二季跌至35.7,按季下跌12.4個百分點,為歷來按季最大跌幅。

生產力局在上月底,調查812間本港中小企,有76%中小企表示,在第五波疫情下收入減少,最受影響的行業包括「社會及個人服務業」、「零售業」及「住宿及膳食服務業」。有46%受訪中小企表示,已暫時停業,或預期業務最多只能維持六個月。七成中小企表示需要節流,主要方法為縮減業務規模、轉換供應商及利用科技。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表示,調查期間,多項經濟活動因第五波疫情幾近停頓,不過,隨著政府公布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加上四月初推出的新一輪消費券,認為只要疫情持續平穩或轉好,絕對有助中小企重拾營商信心,業務可望逐步回升。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認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但未來仍要面對外圍不明朗因素,預期本港營商環境第三季見底,但未必可以有明顯反彈,預期今年本港經濟仍然較疲弱,全年增長1.2%,低於政府預期的增長2%至3.5%。

劉健恆稱第二季本港經濟必然比上季表現好,惟改善幅度微,料增長會按季由負數重回正數,但首季影響要下半年才完全被消化。

劉健恆認為,過去一周人民幣匯價走弱情況可理解。他解釋,市場擔心內地會推出更多防疫限制對抗疫情,進一步打擊全年經濟增長,另一方面,美國加息預期不斷上升及部分美國國債息口已高於中國國債息率,兩國息差不利好人民幣。不過,人民銀行昨日宣布下月中調低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同時貿易順差維持龐大,認為人民幣基本面仍穩定,人民幣急劇跌勢只會屬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