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賓尼發表文章,指全球經濟將由80年代初期開始的「大穩健」時代,進入「大滯脹」時代,傳統資產組合包括長債及美國以至全球股票,都可能出現巨額虧損。

準確預測08年金融海嘯的魯賓尼指,由於08年金融海嘯及前年的新冠疫情,全球央行同政府採取非常規的貨幣、財政及信貸政策,初期由於需求衝撃,通脹仍然維持低水平,同時阻止通縮出現,但目前在多項因素叠加下,通脹急升,加上全球累積的公共及私人債務、缺乏財政支持的社會保障及醫療計劃,公共及私營部門的財政風險不斷上升,而央行正落入「債務陷阱」,任何將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嘗試,都可能令到債務負擔急升,導致大規模破產、層層叠加的財政危機,以及經濟下滑。

魯賓尼指,在「大穩健」時代,發達經濟體通脹處於低水平,經濟增長相對強勁穩定,即使衰退都是短和淺,債息低企,風險資產包括美國同全球股票急升。原因是後冷戰時期的超級全球化年代,中國、俄羅斯同其他新興經濟體和世界經濟融合,提供低成本的貨品、服務、能源和商品;大規模的人口由南向北流動,遏抑發達經濟體的工資;科技創新降低很多貨品和服務的成本;全球地緣政局相對穩定令到生產可以轉移至最低成本的地區,而毋須擔心投資安全。

滯脹成因:全球化逆風、西方中國脫勾、美元武器化

不過,魯賓尼指,目前在供應則,超級全球化面對越來越強的逆風,令到民粹、本土及保護主義政客乘時而起,收入及財富分配不均激起民憤,政府推出支援工人及扶助弱勢政策,導致工資及通脹螺旋式上升。而保護主義限制貿易及資金流動;政治壓力令到政府推動工序遷回本土或友好地區;政治阻力限制全球人口流動,增加工資壓力。國家安全及戰略考慮,進一步妨礙科技、數據及資訊的流通。種種經濟碎片化的趨勢,加上發達以至新興經濟體人口老化,都構成極大的滯脹壓力。

他又說,俄烏戰事擾亂能源、食品、化肥、工業金屬及其他商品的貿易;西方與中國正全方位加速脫勾,影響涉及貨品、服務、資本、勞工、科技、數據及資訊等。其他西方的潛在對手包括伊朗等可能會捲入,影響石油供應;美元被全面武器化,將會削弱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在各種制裁影響下,原本暢通無阻的全球貿易及金融體系,將會出現各種障礙,大大增加貿易成本。其餘氣候變化、疫情、網絡安全等,都會令成本增加。

貨幣強國料將以通脹抵銷債務

魯賓尼預測,當政府無法透過減少開支或增加收入,來降低債務同赤字,能夠透過本身貨幣借債的政府,會變相利用通脹「徵稅」,依靠出乎意料的價格上升,抵銷長期的名義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