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控股董事長劉敏出席由全球財富管理論壇(GAMF)舉辦秋季峰會時表示,近年本港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但發展水平仍然較快,規模較2018年增長近5成,其中,65%的資產來自非本地投資者。

截至去年底,本港資產管理行業管理的資產規模達25.89萬億元,2018至2021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6.3%。他指出,目前本港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呈現了一定結構化特徵。產品類型方面,公募基金佔比最多,達37%;投資區域方面,內地投資比重升幅顯著,與本港本地投資差距明顯縮小;投資類別方面,權益類資產佔比49%;投資者來源方面,有52%來自於非本地投資者,其中內地投資者佔比從14%上升到16%,反映中港聯繫越發緊密。

劉敏認為,近年中資機構在港資產管理業務情況發展速度較快,雖然佔比仍有限,不過就有很大潛力,主要因為內地資金來源龐大、本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正在得到鞏固,以及中概股回歸和資本市場間互聯互通機制的不斷完善,均能夠帶動本港市場變得多元化。談及「跨境理財通」,他指出,試點實行一年來的發展速度與預期仍有差距,主因包括為本港的銀行理財或基金產品、總體風險和收益穩定的投資產品數量仍較少,尤其中資背景的資管機構在香港的機構數量和發行產品數量都十分有限。

劉敏補充,在內地支持本港金融市場發展的同時,香港正面臨新加坡等區內經濟體的競爭壓力,如上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新加坡綜合競爭力排名上升到第3位,而香港排名下挫1位,名列第4位。他認為,在吸引資金的速度方面,新加坡保持了較快增速,但總體規模上,本港仍佔優。

對於本港市場的前景,他認為,若果本港政策空間和市場空間能進行微調,本地資產管理和私人財富管理行業仍有較大發展機遇,包括推進家族辦公室相關稅收政策的豁免,以保持香港地區的優勢地位,爭取與新加坡平等競爭;擴充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機制,適當放鬆限制,包括容許將二次上市公司納入互聯互通;及不斷提升市場流動性,在加息環境阻礙海外資金輸入期間,集中吸引內地資金到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