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出訪中東系列》報道最後一集,會談談當地的蔬菜供應。中東的沙漠氣候,一般難以種出新鮮蔬菜,走進當地的超級市場,出售的蔬菜大部份都從外國進口,平均售價較貴。有香港農業科技公司就研究將水耕技術引進中東,讓當地人在乾燥炎熱氣候下種出各種蔬菜,達致自給自足。
公司創辦人譚嗣籇Gordon表示,團隊曾到中東視察,發現當地根本不能發展傳統農業,「瓜菜都因為太熱,50多度高溫,種出來比較變形,瓜不是直的,全部都彎彎曲曲,外觀很特別。蔬菜比較嫩,太陽直曬不足1小時就凋謝,蔬菜在當地比肉貴」。
室內水耕技術能縮短及穩定蔬菜生長周期
團隊目前正與迪拜、阿布扎比和多哈等中東伙伴洽談,研發將「魚菜共生」水耕技術輸出當地,即是在同一套系統內,利用養魚產生的肥料,為蔬菜提供水份和養份,並透過控制室內溫度和濕度等,縮短和穩定蔬菜生長周期。
「大部份在超市內買到的蔬菜都種到,例如菜、蘿蔔、食用花、蕃茄、草莓......現時全球都有食物危機,尤其是沙漠地區一定種不到,這種另類的室內種植技術就適合他們。」
Gordon舉例指,傳統種植技術需要約70日才能種出一造沙律菜,每年或只可生產三造;但利用水耕技術,只需大約25至35日就有收成,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
「中東地區希望種的植物比較特別,例如他們很喜歡吃辣,一定要種到辣椒。他們的餐飲文化較接近西方,所以會吃沙律菜,亦希望種出草莓、洋蔥和薑等。」
以貨櫃模組輸出整套技術 實時監察種植數據
Gordon表示,迪拜的伙伴最初接觸他洽商時,要求團隊建造面積50萬尺的種植範圍,但當時公司仍屬小型初創企業,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只得幾千尺地方,「我本身讀建築,但做這個項目時都有困難,一來人手不足,我沒理由帶整隊人去迪拜工作,始終沙漠地方工作會比較辛苦」。
他其後研究將整套「魚菜共生」種植技術融合成模組,在貨櫃箱內以多層式安裝種植系統,並配合實時監察設備,收集植物的生長數據,適時調整箱內溫度、濕度和光暗等,再將整個貨櫃箱運到外地;以一個40呎長的貨櫃箱為例,每月可生產9000棵蔬菜。
「輸出整套系統的成本低很多,亦可減少碳排放,避免無謂的運輸成本,否則運一棵菜,運輸費可能比那棵菜貴。我們希望將生產線設於珠海橫琴或深圳前海,將貨櫃直接運到當地,直接在門口種植,做到farm to table。」
解決技術和成本問題後,Gordon又面對魚類禁運的障礙,「迪拜一帶幾乎沒有淡水魚,因為是外來物種,運不到過去」,於是他聯同城市大學團隊,研究提煉出有機營養液,令「魚菜共生」技術不一定要有魚。但Gordon仍期望透過政策認證,能夠在當地繁殖羅非魚和白鰂等適合水耕技術的魚類,相信不會影響當地生態。
記者:馮天蘭 阿聯酋迪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