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銀行倒閉,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最大型的銀行倒閉事件。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亦指,並未考慮大規模救助行動。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2008年時由於美國政府認為當時出現債務問題的銀行沒有接受太多普羅大眾存款,所以拒絕資金援助,結果引發金融海嘯,認為今次處理矽谷銀行問題時亦有參考上次的處理方式,不過由於矽谷銀行的客戶大部份都是矽谷精英企業,如初創企業,或一些未來有機會強大的科技公司,如果矽谷銀行倒閉,可能令這些企業營運出現問題,甚或科技公司倒閉潮,而倒閉潮亦會影響與科技公司相關的投資者及創投公司,他認為美國政府不希望今次事件會演化成科技界一個震盪而作出行動。
麥萃才指,雖然美國政府已重申不作任何資金注入,所以暫時未有一個可以妥善處理的方法,但如果美國政府接管後,可讓存款者有秩序提取存款,從而減慢資金需求,或作資產重整,令資產以更高價錢賣出,減低虧損金額,亦是合適的解決定方案。
被問到另一間Signature Bank倒閉,會否引起銀行倒閉潮,麥萃才指,出現擠提或資不抵債,是市場對它沒有信心,當一間銀行出現問題,市場會對其他銀行同樣有憂慮,這種「恐懼擴散」是正常現象,相信短期內在美國與矽谷銀行或Signature Bank相近的銀行亦會受到挑戰,客戶會轉移存款至較穩健的銀行。
如果美國政府能夠將風潮平息,將令市場對銀行業的信心回穩,不過若然政府任由事情繼續發酵,這種恐懼心理或會蔓延至其他地方,所以要視乎美國政府或聯儲局接下來幾日的做法。他提到,上世紀香港亦有銀行倒閉,最後政府接管,才可挽回市民對金融業的信心。
今次事件是由聯儲局連續多次加息,導致債息上升,美債價格下跌,令持有美債的銀行出現帳面虧損所致,至於事件會否影響聯儲局未來加息步伐,麥萃才指,現時美國通脹仍未回落至目標水平,加上面臨倒閉的銀行不是普通流動資金不足,而是出現信心問題,即使停止加息,甚至減息,對這些信心受影響的銀行沒有太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