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有關「數字時代金融服務」的圓桌會議表示,要加快完善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監管機制。強調金融監管是保障數字金融穩健運行的基礎性的制度安排,監管缺失會加劇非理性的市場行為。
宣昌能表示,以加密貨幣為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長時間實施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引發市場主體對信用貨幣資產貶值的擔憂。而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強調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試圖對信用貨幣形成一種反制,並且在流動性充裕的環境下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從實際運行來看,加密貨幣並無解決信用貨幣存在的問題。
宣昌能指,加密貨幣交易過程中涉及到與法定貨幣的兌換、槓杆交易等,在很大程度上掌控在交易平台、發行方或者交易商、莊家手中,所以本身又是一個非常中心化的進程,潛藏很多的風險。屢屢發生市場操縱欺詐、濫用關聯交易、挪用客戶資產或者把客戶資產和自有資產混同操作,FTX、幣安等平台在美國受到監管部門調查。特別是FTX,深究下越覺得這簡直就是欺詐,過去的對外宣傳實際誤導很多投資者。
宣昌能表示,目前國際上對加盟貨幣的加強監管已經逐步形成共識。中國在這方面行動比較早,2017年,中國的金融管理部門禁止金融機構為加密貨幣和代幣交易提供任何服務,保護了投資者的權益,保護了市場的穩定。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就表示,數字貨幣不應該太急著定義,或者想贏者通吃。他指每隔三到五年,技術和各方面因素等的變化,都會導致局面產生大的轉變。原來覺得是非常安全、絕對保險的,但是三年以後就發生盜竊現像。
他提醒,曾經一度聲稱以區塊鏈為技術、以代幣為基礎、去中心化、央行都管不到的、不需要理會過去金融基礎服務做法的,才是數字貨幣,但後來出了很多毛病。所以說技術更新是非常快的,大家要小心有關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