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在一篇名為《中國經濟大放緩》的報道分析,認為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推動中國經濟結構改革,希望打破過往沉迷於通過投機性房地產建設,和地方政府透過不透明的借貸,投資在低回報項目,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局面。形容習近平的目標,是拆除中國經濟的 "定時炸彈",因止決心避免過度刺激的措施,但風險是如何同時避免削弱全國14億人民的信心。
彭博引述世界銀行前中國局局長霍夫曼(Bert Hofman)說,中國正在經歷一場 "預期衰退"。「一旦每個人都認為未來的經濟增長將放緩,這將會自我實現」。最壞的情況可以出現經濟停滯或日本式的長期低迷,包括通縮。
彭博首席經濟學家Tom Orlik指,中國面對房地產行業的急劇下滑、重振企業家「動物精神」的挑戰、以及與美國裂痕加深,意味經濟增長預期被下調,他預計到2030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將放緩至3.5%左右。
彭博指,中美的名義GDP反映兩國不同的經濟方針,彭博數據顯示,美國今年的名義增長率為 6.5%,而中國為 4.8%,同時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亦會令到中國以美元計算的GDP暫時落後於美國。但扣除通脹後,中國實際增長速度會高於美國。
彭博承認,內地部分經濟領域正在蓬勃發展,包括電動汽車、太陽能和風能以及電池,相關投資和出口正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旅游和餐飲等服務業的消費出現強勁反彈。星巴克上一季度在中國的銷售額增長了 46%,國內航班比疫情前的水平高出約 15%,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彭博指,據內地當局估計,包括綠色和先進製造業在內的 "新經濟",在上半年按年增長 6.5%,佔GDP的比例略高於 17%。但仍然不能夠抵銷房地產方面的收縮,房地產的建築支出在上半年下滑近 8%,銷售額比2020年的峰值水平下降約50%,而房地產加上相關產業,約佔GDP的20%。
房屋價值下降亦會造成負財富效應,降低消費欲望。花旗集團估計,房地產佔中國家庭財富的70%,佔銀行抵押品的40%,會構成重大風險。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朱寧說,中央最近對房地產業的態度發生變化,預計接下來會有更多具體的支持措施。底線是是否願意增加財政赤字,目前決策人士仍有猶豫,但經濟現實可能會改變他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