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以視像形式出席港交所中國論壇及致辭,指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理想平台,展望未來繼續與內地推動各項互聯互通計劃的擴容和優化安排,其中已與內地機構商討在香港推出國債期貨,為在港投資國債引入有效的離岸風險管理工具,對沖人民幣資產息率波動風險。另外,在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基礎上,會加緊籌備將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便利內地投資者以人民幣直接投資港股,減少匯兌成本,提升境外投資者對參與人民幣港股交易的信心,更好助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許正宇亦回顧香港在推動中國企業融資方面的重要角色,指現時國內在香港的上市企業超過1400間,佔香港整體市值77%,成交金額佔整體股份成交額87%。香港配合國家高質量對外開放及國內企業對境外上市的需求殷切,多年來一直善用在「一國兩制」下連貫東西的獨特優勢,以建設具活力及持續發展的融資平台為目標,助力國家實體經濟的長足發展。
他說,港交所2018年實施新上市制度,容許「同股不同權」架構的新興及創新企業和未有收入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至今已有90間公司循這個制度在港上市,首次上巿集資總額超過5860億元。而隨着更多中概股可能從海外市場回流,港交所在2022年優化一系列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改革,包括容許沒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非創新產業大中華公司在港第二上市,至今已有約30間中概股回流。
到今年3月港交所實施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便利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及軟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以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五大範疇的科技公司,透過新的資格測試在主板上市融資。許正宇相信新的上市機制日後能透過境外資金,協助內地的特專科技公司持續發展壯大。
現時香港坐擁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首批24間上市公司,合共佔港股日均成交量約4成,可分別以港幣或人民幣交易。而內地與香港過去一年互聯互通迎來多項新產品,交易所買賣基金去年7月正式納入滬深港通,今年7月北向交易的平均每日交易額為4.8億元人民幣,較推出首月的2000萬元人民幣上升超過23倍;南向日均交易額43.2億港元,較推出首月的2.2億港元升超過19倍。
滬深港交易所今年3月進一步擴大滬深港通合資格證券的範圍,滬深股通由年初至7月北向交易日均交易額達1092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全年平均增加接近9%;南向交易日均交易額則達330億港元,較去年全年平均增加超過4%。
互換通北向交易今年5月啓動,首次將互聯互通安排拓展至衍生品領域,兩地監管機構本月較早前公布就推動大宗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達成共識,將有利進一步提升跨境市場流動性,促進兩地資本市場的聯通和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