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今日起一連兩日召開議息會議,目前市場幾乎篤定利率維持不變,以換取更多時間評估過去兩年急速加息產生的效果,而美國10年及30年期國債孳息率早前相繼突破5厘。有聯儲局傳聲筒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撰文指,美國長債息由8月初的4厘水平,升至近期的5厘左右,結果令美國企業和家庭的借貸成本不斷上升,可能結束聯儲局歷史性的加息周期。

Timiraos引述德銀經濟學者估計,9月以來美債息的升幅足以令金融條件趨緊,令美國明年經濟活動減少0.6個百分點,相當於3次加息各0.25厘。他表示,美長債息升幅達1厘,與2013年中市場陷入聯儲局「收水恐慌」(Taper Tantrum)時情況相若。聯儲局當年7月會議曾表明,若10年期債息維持0.75厘的升幅,官員就可將未來兩年半的聯邦基金利率基線預測下調約0.6厘。

Timiraos連續三日撰文談及息口走勢,指美國經濟現時出現GDP增長急升但通脹卻逐漸降溫的矛盾現象,聯儲局內部開始辯論老舊的經濟模型是否仍然合適。雖然辯論不太可能影響今次議息結果,但會對未來產生衝擊,估計官員對12月或之後是否再度加息,可能抱持開放態度。

Timiraos指出,現時聯儲局及經濟學者預測通脹的模型,主要是比較商品與服務需求、以及「潛在產出」(potential output)的整體供給。當需求低於潛在產出,產出差距(output gap)出現正值,會讓通脹受壓,相反亦然。多數經濟學家相信,目前的產出差距可能是負值或接近零,因為失業率已連續20個月低於聯儲局估計的4%長期自然水平,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GDP第三季按年增長4.9%,亦遠高於長期潛在增長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