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辦副主任韓文秀在官方人民日報撰文,指要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要增強戰勝困難、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底氣,並且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他說,過去一年,中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經濟實現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其中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產業結構在科技創新驅動下持續優化,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布局。

關鍵核心技術、高端裝備等領域相繼湧現不少創新成果,包括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順利返航,神舟十七號成功發射,國產大飛機正式投入商業營運,國產第一艘大型郵輪試航。2023年全年汽車產銷量預計達3000萬輛創歷史新高,出口超過500萬輛,躍居世界首位。

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亦取得新進展。碳達峰碳中和有序推進,能源結構更加優化,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4.5億千瓦,佔全國發電總裝機比重超過5成。另外,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高質量推進,區域經濟布局更趨優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韓文秀說,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在世界經濟貿易動能不足下,2023年中國進出口規模與2022年持平,出口佔國際市場份額保持約14%水平。眾多外資企業繼續看好中國、投資中國、深耕中國。

而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長,抗洪災、化債險、保交樓成效明顯。

不過韓文秀亦提到,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外部各種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自身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穩中求進,要把「穩」作為大局和基礎,該穩的要穩住,要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謹慎推出收縮性、抑制性舉措,為實現「進」創造有利條件。

以進促穩,以「進」作為方向,不能消極應對。要增強前瞻性,改革和宏觀政策要努力走在市場變化和風險暴露之前,確保中國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先立後破,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用好科學合理的新機制、新經驗、新規則,打造新的增長動能,不能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要避免一刀切,努力實現最好效果。

韓文秀說,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要安排適度規模的赤字、專項債券、預算內投資、轉移支付等政策工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切實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並且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要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挖掘城市地下管網改造,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從供需兩側發力,繼續採取有效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推動房地產市場達到新的均衡狀態,要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實施好一攬子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方案,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線,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形成經濟發展與民生保障之間的良性循環。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