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道指,全球基金撤離中國市場的趨勢可能加速,令中國股票在全球投資組合中的地位下降,其中一個原因是華府增加對中國的投資限制。彭博分析14家投資中國股票的美國養老基金提交的文件,大多數基金自 2020 年開始減持中國股票。
彭博指,由於對中國政府長期經濟議程有疑慮、長期的房地產危機以及中美間的戰略競爭,最初由業績驅動的撤離,現時有可能成為結構性轉變。達爾瑪資本管理(Dalma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杜根(Gary Dugan)指,外國投資者不再擔心將中國排除在組合之外,國際投資者放棄努力解讀中國,將基准重新設定為MSCI世界(中國除外)。
密蘇里州僱員退休系統(Missouri State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在12月通知員工,撤出目前在中國的所有全球公共股票投資。而之前1個月,聯邦退休儲蓄投資委員會(Federal Retirement Thrift Investment Board)表示,除中國大陸外,旗下680億美元的國際基金也將剔除在香港的投資,原因是華盛頓增加對中國投資的限制。
加州教師退休系統首席投資官艾爾曼(Chris Ailman)表示,中國是美國和全球首席投資官反覆討論的問題。部份人將相關指數權重削減一半,以減少風險敞口,部份將中國從新興市場指數中剔除。而他們的決定是 "既不增持,也不減持,而是降低指數權重"。
截至去年12月底,中國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份額降至23.77%,是2018年內地股票被納入指數以來的最低水平。在亞太指數中,中國目前約佔15%,低於2020年的24%。
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智囊機構去年對100家養老金和主權財富管理公司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沒有一家公司對中國的前景持積極態度,也沒有一家公司認為中國會有更高的相對回報。中國股票被大幅低估,同標普500指數相比,MSCI 中國指數估值跌至歷來低位,較遠期盈利預期折讓高達56%,預測市盈率亦低於五年平均水平。
彭博指,隨著長期投資者迴避中國,市場可能變得更加由本地交易商主導,令波動性加劇,進一步令全球資金有戒心。基金經理指,中國同美國和歐洲的緊張關係、國家對私營部門的控制、以及經濟下行的趨勢,正永久性地削弱中國的吸引力。資金轉投其他新興市場,iShares 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 ETF 持有的資產,從2020年底的1.64億美元激增至約 88億美元,超過中國ETF。
不過,彭博又指,並非全世界都對中國視而不見。指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蘊藏大量未被發現的企業,可能帶來豐厚的收益。匯豐策略師早前指出,中東地區的投資者對中國的興趣與日俱增,抵消從美國流出的資金。部份基金亦持觀望態度,澳洲AMP 投資公司(AMP Investments)首席投資官安娜.謝利(Anna Shelley)表示,他們目前對中國股市的持股比例略低,但隨著中國經濟的復蘇,未來幾年可能會改變持股比例。
不過,彭博又指,在聯儲局轉向寬鬆貨幣政策之際,由於中國市場缺乏積極催化劑,資金撤出的步伐可能加快,以捕捉對全球經濟周期敏感的新興市場機會。其中南韓、台灣和印度錄得超過7500億美元資金流入,同時,外國投資者繼續通過滬深港通賣出中國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