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澎湃新聞》報道,深圳大學騰訊雲人工智能特色班的學生,成功利用人工智能,協助貴州遵義赤水的烏骨雞養殖基地,對25萬隻烏骨雞進行識別和追蹤,匯聚成全球首個烏骨雞智慧養殖系統。系統運行半年多,養殖基地的烏骨雞提升30%出欄率,增產6萬多隻。
赤水烏骨雞是貴州獨有的地方特色家禽品種,據縣志記載,已經有300年養殖歷史,目前主要銷往貴州、四川、雲南、重慶、上海、廣東等省市。但規模化養殖赤水烏骨雞存在痛點,由於大量烏骨雞養在山林之間,雞群的異常體征、行蹤等,全靠人工監測,以致效率低下。
深圳大學指,2022年,16名騰訊雲人工智能特色班的學生,曾用100多天為汕頭特色鵝種"獅頭鵝"打造了一款AI養鵝小程序,用“鵝體識別”等技術,識別「呆頭鵝」、「發燒鵝」,令鵝群整體存活率提升30%。基於AI養鵝經驗,去年十多名學生到貴州赤水烏骨雞養殖基地,利用AI協助養殖烏骨雞。
學生先後攻克硬件安裝、烏骨雞標注和識別、多模態算法訓練等難題,利用目標檢測、追蹤和行為識別等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及時發現“呆雞”和“木雞”,降低了疫病傳播的風險;同時打造“異物報警”功能,讓野狗和黃鼠狼等,無法入侵養殖場“偷雞”;還利用溫度、雨量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監控雞舍環境。
最終,學生經過8個多月的研發攻關和持續迭代,對25萬只烏骨雞進行識別和追蹤,透過10萬張烏骨雞照片,整合養殖系統,令到基地增產3成,實現智慧化養殖管理的同時,令到養雞場維持林下散養的傳統,養出更多、更好、更有味的貴州赤水烏骨雞。
參與項目的學生指,利用智慧養殖系統,可以實時監控每隻雞的生存狀況,形成數據推送給農戶的手機端。目前,系統還在迭代中,將進一步幫助農戶增產增收。
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黃惠表示,建設烏骨雞智慧養殖系統的案例,是計算機與軟件學院落實“產學研創”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的典型,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蛻變為真正的AI人才。深圳大學副校長張曉紅說,產學研深度融合,令學生解決行業的真問題,亦加深自身對技術、理論的理解,形成硬技能、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