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港大一研討會表示,由於高息環境將帶來經濟下行風險,預期美國聯儲局將於今年內減息,相信聯儲局已意識市場目前正步向通縮,但行動將比較緩慢。
他提到,目前無經濟證據證明,聯儲局堅持通脹率回落至2% 的目標,會較通脹在3%水平更好,以及通脹率能夠在未來6個月至一年內降至2%,但有一點很明顯,就是通脹正在回落至有關水平的路上,通脹風險已不復存在。
指央行誤判 反令需求缺乏更嚴重
談及通脹,斯蒂格利茨說,央行或認為收緊貨幣政策成功控制通脹,但實際上是錯誤判斷,因通脹是由疫情和俄烏戰事,導致供應鏈中斷和需求轉移所驅動,而人們想要居住地方,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以美國為例,疫情造成當地約100萬人死亡,亦令到更多人期望遷移到遠離市區的地方居住,由於期望居住的區域房屋供應有限,出現供求不對稱,令當地租金價格上升,當地房價持續居高不下。
他亦提到,社會需求轉變導致社會權力轉移,部份公司因此獲得更加大的市場力量,市場力量更多的公司,往往會在息率較高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價格,令一些領域價格上漲,但他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當地總需求幾乎一直低於潛在供應,認為當地價格上升並非源自總需求過剩。由此認為,央行和銀行加息的誤判,反而令需求缺乏更加嚴重,雪上加霜。
他相信,市場上歸咎通脹居高不下是由於需求過剩的人,主要是出於政治原因,期望通過通脹將責任歸咎於拜登政府的過度開支,但若果按照時間線,通脹是由先前提到的因素引起,有關指控並不成立。
斯蒂格利茨提到,各國央行的錯誤舉動,將為經濟帶來「硬着陸」風險,今年全球將是疲弱的一年,甚至比去年更弱,預期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以及在低利率時期過度負債的地方將出現債務危機,一旦有一定數量的國家陷入此危機當中,就會影響全球。他又估計全球以及中國經濟放緩,將產生連鎖效應,尤其影響亞洲和香港市場。
談及人工智能,他認為目前歐美在這方面的法規,和對數碼的保護度仍不足夠,亦會因為可取代勞動力,導致更多失業和資金懸殊的問題出現。
經濟表現佳 冀拜登連任
美國大選舉行在即,斯蒂格利茨指,希望美國總統拜登得以連任,因當地經濟表現實際上非常好,失業率低企、通脹率正在回落、勞動力參與率正在上升,而目前美國亦有不少民間問題,例如婦女的生育權、氣候變遷等仍需要透過法治解決,因此不論在經濟數據及政治模型上,都顯示拜登應該勝出。
他認為,若共和黨特朗普當選,會持續「用石頭砸自己的腳」,因他對法治缺乏信念,令人擔心他的獨裁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