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作家任淑莉發表題為《做中國人並不丟人》的文章,指部份企業尋求海外發展時,受地緣政治影響,試圖淡化同中國內地的聯繫,部份做得太過份,並非明智之舉。

文章指,內地經濟放緩促使中國企業尋求海外發展。但不斷升級的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構成障礙。她以快時尚電商Shein為例,指公司在中國成立,但目前總部設在新加坡。在上個月洛杉磯的米爾肯研究所會議上,Shein希音執行董事長唐偉表示,雖然公司大部分供應商在中國,但他們最多在業務在美國,認同創業精神、勤奮、創新、自由表達、公平競爭、法治,正是美國倡議的,所以是一間 "美國公司"。

任淑莉指,Shein其實一直努力淡化本身是"美國公司"的說法,害怕觸怒北京,因為公司仍需要內地監管部門的綠燈,才能在西方上市。

她指,可以理解Shein為何想洗白本身中國色彩,因為他們需要上市,令長期風險投資者例如紅杉資本和泛大西洋投資等退出。而部份投資者已經不耐煩,在私人市場以大折扣出售股票。如果被視為中國公司,將影響IPO招股的需求,尤其是一些警惕華府制裁的美國養老和慈善基金。

不過,任淑莉以TikTok為例,指TikTok多年來一直努力與總部位於北京的母公司字節跳動保持距離,在美國設立總部,行政總裁是新加坡人,但仍然難以逃避美國針對。甚至一些沒有"中國血統"的公司,同樣受到西方審查,原因僅僅是它們想利用中國的技術。例如,Anzu Robotics 的創始合伙人是美國人,總部設在得州,無人機在馬來西亞組裝,服務器設在弗吉尼亞。但是,由於 Anzu 從深圳的大疆獲得無人機的專利設計許可,而且大約一半零部件來自中國,美國議員仍然質疑他們的商業模式。

任淑莉又以自己為例,指反華情緒真實存在。近期每當她寫一些對美國經濟略有批評的文章,或談及中國的正面事物時,就會收到郵件,指責她是共產黨間諜。而90年代以至21世紀初她在美國生活時,根本不存在這種謾罵。

她說,反華情緒的確影響到部份中國商人,他們只想賺錢,令投資者滿意。他們不贊成北京同華盛頓的角力,當然亦不想成為犧牲品,部份更逃避國家主席習近平的 "共同富裕 "政策,希望在國外重新開始。而考慮到政治環境,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低頭假裝自己不是中國人。

任淑莉認為這是一個錯誤。指從電動汽車到智能家電,再到跨境電子商務,中國企業正在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內地龐大完整的工業門類和高效的供應鏈,正為他們帶來優勢,所以不妨慶祝一下,做中國人並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