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在巴黎/北半球的盛夏開幕,叠加全球氣溫再創新高,高溫將會成為運動員面對的重大挑戰。

滑鐵盧大學 (University of Waterloo) 地理與環境管理系教授兼研究主席 Daniel Scott 表示,奧運在仲夏舉行並非傳統。1900 年的首屆巴黎奧運會在5月舉行,而1964年的東京夏季奧運會(亞洲首屆奧運會)則在10月舉行,以避開東京潮濕的夏季氣候。Scott 表示,目前的賽程主要是為提升電視收視率,因為很少有其他職業運動的賽事,會安排在夏季。

最新的報告指,巴黎自1924年舉辦奧運會以來,氣溫已上升1.8℃,炎熱的日數增加,熱夜的日子,更加上升21倍。而巴黎迷人的石造建築、鋅合金屋頂和狹窄街道,反而提高溫度。

以馬拉松為例,起跑點在巴黎市政廳的大廣場,區內鋅合金屋頂密度高,而且缺乏植被。巴黎近80%的屋頂都是鋅合金,在陽光普照的日子,溫度可高達攝氏90度。雖然塞納河附近空氣會降溫幾度,但之後繞道歌劇院,就是巴黎最熱的區域之一。

馬拉松跑手要等到離開城市前往凡爾賽時,溫度先會降低。而其他在炎熱的市中心舉行的賽事,還包括沙灘排球、射箭、單車、田徑、足球、曲棍球和網球等。

著名醫學期刊《刺針》去年一項分析,將巴黎列為最易受熱浪侵襲的歐洲首都。但其實在全球各地,由於氣候暖化,越來越多運動賽事面臨高溫風險。意味賽事的組織者,要制定一套全面的防熱措施,由低科技的補充水分,以至採用精密儀器,監察運動員安全等。

國際奧委會醫學與科學委員會運動會小組的熱能專家 Sebastien Racinais說,運動員不是焗爐中的烤雞,不會被環境烤熟,但運動員本身就會產生熱能,而身體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降溫。

他解釋,在靜止狀態下,人類的心臟可能每分鐘泵送五公升的血液,將營養和廢物帶到身體各處。運動可以將速度提高到每分鐘15公升,將身體部分血液從主循環中抽出,進入皮膚進行冷卻,要維持血液輸出和血壓調節,會更加困難。

好消息是運動員可以適應。其中一個方法是在炎熱的天氣下進行訓練,或者在室內訓練時會穿上幾層衣服,並在桑拿房進行熱身。另外,賽會亦都會調整比賽時段,避開一天中最熱的時間,同時教導選手如何避免體力透支中暑 (EHS)。巴黎亦都有預備「熱處理站」,提供醫療設備、充氣冰池,以及受過處理 EHS 訓練的醫護人員

但無論運動員如何適應溫暖的世界,酷熱還是會造成損害。有運動員試過在印度攝氏40度溫度比賽後,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期間出現脫水、抽筋、腹瀉、失去胃口等徵狀,感覺類似生病,需要時間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