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正考慮關閉在當地的一間車廠和一間零部件廠,一旦落實將是87年歷史來首次關閉德國車廠,並會終止自1994年實施的就業保護協議,以進一步削減開支。事件顯示中國和Tesla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加劇,令歐洲汽車業逐步陷入困境。

大眾集團多年來忽視產能過剩和競爭力下降問題,乘用車品牌利潤率長期低迷,在轉型電動車過程中,消費者支出放緩,削減成本更困難。大眾汽車主席奧博穆在聲明中表示,大環境更嚴峻,德國在競爭力方面逐漸落後。

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的社會民主黨經濟政策專家韋斯特法爾 (Bernd Westphal) 對大眾的計劃深感擔憂,指即使大家都明白汽車行業面臨的挑戰,但關閉工廠和裁員並非個令人信服的策略。AIR Capital駐倫敦股票分析師埃西格(Pierre-Olivier Essig)表示,大眾汽車考慮關閉在德國的工廠,意味行業已相當困難,情況非常令人擔憂。

根據Just Auto數據,歐洲的汽車銷量目前仍然比疫情前水平低近五分之一,大眾、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和雷諾(Renault)等車廠正以分析師認為無利可圖的水平,營運超過30間工廠,其中包括大眾在禾夫斯堡的總部車廠,這間車廠是歐洲最大規模。而大眾在茨維考亦有電動車組裝線。

歐洲汽車業愈來愈多跡象步向困境。斯特蘭蒂斯報告稱今年上半年盈利大幅下滑近一半,在市場份額下降和部分車型需求低迷下,在意大利的生產線上半年減少超過三分之一,兩間車廠大受影響。

在德國和瑞典等國家減少或取消激勵措施後,歐洲帶領全球電動車轉型放緩。包括比亞迪和上汽旗下名爵汽車在內的中國電動車廠已加入這個缺口,而在今年電動車市場低迷需求下,原本預期需求急升的市場出現逆轉,因此投資者對行業缺乏信心。

大眾集團在全球約有65萬名員工,其中近30萬人在德國,工會已表明反對董事會關閉車廠的提議。

市場分析指,歐洲一些老舊工廠因為工資和成本較高,關閉的威脅尤其嚴重,關閉車廠或令眾多社區的經濟支柱岌岌可危,威脅到數以萬計名藍領工人的生計。由於影響規模大,關閉工廠不是簡單決定,而是需要與地方當局和員工代表長時間談判,以尋求替代方案或措施來減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