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黃奇帆指,近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但與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仍不匹配,應該多措並舉,包括繼續推動中國跨境貿易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繼續擴大開放,為"引進來、走出去"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融資服務;以及繼續發揮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進一步豐富人民幣產品及離岸投融資提供更好的標的。

黃奇帆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發言指,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可兌換,是擴大金融開放的重要方向,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人民幣國際化達到一定程度。又強調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是要取代美元世界地位,而是中國經濟自身更加開放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為了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據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統計,7月份人民幣在國際支付貨幣的佔比為4.74%,排全球第4,較去年12月的4.14%進一步攀升,黃奇帆指,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佔比,這兩年差不多每年以增加1個百分點的速度提升。在儲備貨幣方面,人民幣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權重,上調至12.28%,進展喜人,但仍要清醒地看到,人民幣國際化仍有很大的空間,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黃奇帆指出,目前,中國和美國、德國是全球價值鏈3大樞紐,是全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2023年貨物出口總額達23.77萬億元人民幣,佔全球出口市場份額的14.2%,連續7年保持全球貿易第1大國地位;進口總額17.99萬億元,佔全球份額10.6%,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2;中國對外投資近兩年已經是全球第2。但根據人民銀行的報告,截至去年第1季,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僅為3.26,同美元的57.68、歐元的22.27、英鎊的7.66,仍有相當差距。

黃奇帆說,隨著中國與全球交往的廣度深度進一步拓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提升,但決不能因此認為人民幣可以取代美元的世界地位。美國GDP佔全球25%,但國際支付中近50%是美元計價和結算的,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重接近60%。中國去年GDP占全球17%,但人民幣在全球支付清算中的比例僅有百分之4點幾;作為儲備貨幣,僅佔全球百分之2點幾。未來至少要實現與歐元、英鎊、日元相當的地位。

黃奇帆指,中國要建設金融強國,固然需要強大的貨幣,但這種強大是與自身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的強大,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強大,而不是淪為滋長資產泡沫、收割他國財富、動輒制裁別國的工具。

他預計,到2030年,貨物貿易項目下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將由去年的25%左右,升至45%。到2035年人民幣在國際支付結算中的比重,將達到17%左右。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亦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應用。而過去幾年,中國每年引進外資1600億美元,未來外資進入中國,可以是外幣,也可以是人民幣,中國對外投資亦可以用人民幣作為主要幣種,將可形成人民幣雙向循環的良性機制。

人民幣離岸市場方面,香港已經與全球103個國家地區,進行跨境人民幣客戶匯款收付,清算量折合約159萬億美元,佔比73.3%。接下來要繼續發揮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同時,RCEP區域是人民幣跨境使用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推動人民幣在RCEP區域使用,將是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