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車行政總裁法利(Jim Farley)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指中國車企在電動車競爭中,進一步拉開距離,是實存的威脅。

報道指,法利早前訪問中國後,產生"焦慮感",對公司董事會成員表示,中國車企正以光速前進,在汽車上所使用的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與美國現有技術截然不同,中國汽車提供流暢的數字功能,並正利用低成本供應鏈在價格上擊敗競爭對手,並積極向海外市場擴張。

報道指,法利其實去年初已經在疫後首次訪問中國,並且試駕長期合資夥伴長安汽車的一款電動 SUV。長安多年來在中國汽車市場表現平平,市場份額徘徊5%左右,但法利在試駕後向坐在副駕駛座的福特財務總監勞勒(John Lawler)表示,"今次完全不一樣,他們已經超越我們"。法利讚嘆行車的平穩安靜,車廂的高檔內飾、以及科技感十足且容易使用的設備。

今次訪華後不久,法利安排將中國的電動車運到密歇根州,陳列在福特總部附近的會議中心,給主管和董事檢視和試坐。其中一輛是小米的首款電動車,亦有一款來自理想,價值7.7萬美元、外型充滿未來感的minivan,後排的毛絨座椅有可加熱的扶手和腳墊,以及可透過手勢控制的大型多媒體螢幕。法利的結論是,福特最重要的優先事項,是如何達到中國標準。

法利在訪問中提到,美國車企以往都經歷過同樣的境況,包括日本和南韓汽車的競爭,而過去18個月幾次訪問中國,促使他改變電動車策略。去年他在中國目睹工程師拆解比亞迪一輛電動車,揭示優雅、低成本的工程設計,法利決定將在中國的重心,縮小到商用車,而不是嘗試在消費市場與內地車企競爭。

法利亦都嘗試借鑑中國電動車的經驗,包括使用一些低成本的零件供應商,亦都轉為聚焦較小型的電動車,因為較大型車輛的電池太昂貴。福特亦都正開發一種低成本的機械布局,作為未來幾款電動車的基礎。

法利認為,無論採取甚麼保護主義措施,中國電動汽車對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都構成威脅,對福特在北美的利潤亦構成長期風險。表示會將中國市場的威脅視為改變福特文化、令員工加快腳步的考驗。法利今年6月曾透露,福特預計將推出一款售價3萬美元的純電動汽車,預計在約2年半內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