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聯同德勤發表香港製造業發展研究報告,指香港製造業隨著經濟轉型,表面上已外流境外,但部份香港製造企業的總部職能仍然留港,轉型成「製造服務業」。

報告指,市場激烈競爭甚至飽和,使製造業面臨市場份額下滑、利潤擠壓的挑戰。同時,全球供應鏈重塑,供應鏈地點受技術要求,生產成本以及關稅等影響,令供應鏈及公司管理的難度提高。有近七成受訪企業認同,款多量少是製造業新趨勢,企業需要快速回應客戶需求,客製化挑戰傳統生產模式,香港可把握機會將新趨勢變成機遇,發展新型製造模式。而有67%受訪企業已收到或預計會收到客戶要求,於製造過程中加入符合綠色可持續發展標準。

德勤中國戰略與經濟諮詢合夥人江偉軒表示,隨著新質生產力成為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全球發達經濟體也在布局國家級的產業化戰略,新一輪科技創新的熱潮將為香港製造業提供轉型升級發展機遇。

雖然智能化是未來大趨勢,但受訪企業中只有19%企業已引入智能化,20%打算引入智能化,而8%使用其他傳統方法,另外53%企業表示沒有任何應對方法,反映雖然企業普遍認識到客製化小批量生產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仍然不足。

在研發方面,有 31%企業於香港進行技術和產品開發,而且僅有27%的製造企業有進行技術授權。

生產力局首席數碼總監黎少斌指,要規劃香港未來製造業的發展策略,生產力局建議可分為「在港製造」、「總部職能中心」和「製造服務業」三個層次。

他建議,因地制宜發展「智能微工廠」,鼓勵企業善用創科資源,於香港發展綠色智能製造,提升空間單位產值。「智能微工廠」亦能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實現中試轉化、新產品研發及新技術落地。另外,政府可提供稅務及投資優惠政策,吸引高附加值的總部職能留港,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運輸及創科中心的地位,同時成為國內企業的海外業務總部,推動跨境電商,連接内地與全球市場。

研究於2024 年3至7月期間進行,成功訪問了 288家本港從事製造業務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