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與貿發局公布第三季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GBAI),營商活動的「預期」指數連升兩季,由上季的54.8升至55.2,反映市場情緒持續錄得輕微改善,當中以香港領先,由上季49.7升至58.8,是大灣區11個城市中升幅最高;營商活動的「現狀指數」則由上季的54.1降至50.6,顯示經濟勢頭有所減弱。

按城市表現分,香港及東莞的「現狀」及「預期」指數同時改善。其中,香港的「預期指數」最高,錄得58.8,「現狀指數」則微升 0.2個百分點至47.3,其餘五個城市的「預期」指數全數在50的中性線以上。

行業營商指數普遍呈回落趨勢,並以製造業最為疲弱。以「預期」指數而言,即使大灣區製造商的營商信心或受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當選,而可能對中國製的產品加徵關稅所影響,行業的「預期」指數仍然維持在54.1 的擴張區域。

渣打料下一輪調查再改善

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調查在8月初至9月初進行,當時內地救市措施規模不大,而近期的政策力度要大得多,提振信心的效果更明顯。他認為,國家財政部最近公布的措施足以符合市場預期及維持短期市場氣氛,下一輪調查有機會比第三季更好,明年趨勢則取決於未來政策的落實,例如提高舉債或赤字的幅度。
 
劉健恒又預計,美國聯儲局在今年餘下兩次議息都會減息,11月會減25點子,12月有機會減50點子;明年亦會先減5次,每次25點子。
 
風險關注方面,60%受訪大灣區企業認為,分別有外部及內部風險在未來12個月內對整體業務構成重大挑戰,其中以「較高通脹及利率」、「中國經濟增長再次放緩」、及「針對中國原產產品的貿易關稅和制裁」成為三大關注風險。另外,針對中國原產產品加徵進口關稅的消息再次升溫,有47.2%的受訪者表示提高關稅對他們構成負面影響、44.2%表示制裁有負面影響,另有34.6%表示非關稅壁壘有負面影響。
 
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對於種種貿易壁壘,企業有多元化的應對方法,如開發東盟等新興市場,以及增加拓展國內市場的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