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00005.HK)行政總裁艾橋智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其中一個小組會議上指,從2017年開始,關稅開始為部份經濟體帶來壓力,特別是中國,而在疫情後進入了供應鏈多元化的世界狂潮,供應產業鏈復原動力,許多全球生產者的「中國加一」策略,意味著世界希望找方法來增強韌性,並降低嚴重依賴中國供應鏈的風險。

他指,從中國到東盟的外商直接投資(FDI)時,中國現在約佔50%,取代了從美國、南韓、日本帶到東盟的投資。同時東盟已超過了歐洲和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佔中國出口量的約14%,但有約30%的東盟出口是回到中國,認為「加一」在亞洲創造了良性循環,預計從現在到2030年,亞洲內部的流轉量將再增加 65%。

另外,他又指,亞洲正面臨不少挑戰,當美國利率高企為浮動貨幣經濟體貨幣帶來壓力,一旦對貨幣受壓,就會為外商直接投資和其他金融投資帶來壓力。而對於與美元掛鉤的地區而言,高美元利率意味著高融資成本,對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他指,港元的情況尤其如此,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面臨非常高的利率環境,但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將加劇目前面臨的周期性模式。

溫拓思:香港和新加坡有競爭才有進步

渣打集團(02888.HK)行政總裁溫拓思在同一場合表示,「中國—東盟」是渣打最大的貿易走廊,並認為將繼續快速增長。他指,東盟是多樣化的地區,同時擁有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以及中低收入國家,當中的機會巨大,如印尼目前已經成為電動車供應鏈的重要部分,而東盟內的國家都具備不同優勢。

至於講到香港與新加坡的競爭,溫拓思表示,雖然知道新加坡和香港之間通常會「假裝」沒有競爭,但他認為有競爭是好事,可令大家都有所進步,對兩地完全沒有偏見,並強調希望香港和新加坡都可以繁榮。

溫拓思又不點名講到美國新政府可能對中國加徵關稅,指一些國家對另一個國家徵收60%的關稅,將不會改變全球貿易的總水平,只會重新導向流動,不過當中有摩擦成本,並認為各國都要為此付出代價,不過反應快的市場會重新平衡磨擦成本,令經濟繼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