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01810.HK)去年第4季,經調整純利有83.16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69%,好過市場預期,收入有1090.0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48.8%,亦都好過市場預期。
至於全年經調整純利有272.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41.3%,收入有365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35%,當中手機×AIoT收入有3331.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近23%,佔收入91%,而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收入有327.5億元,佔收入9%。
期內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增加15.7%至1.685億部,超過去年底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7.1%的按年增幅。智能手機的批發平均售價(ASP)按年增加5.2%至每部1138.2元人民幣,主要由於全球市場的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佔比增加所致。
智能汽車業務方面,小米SU7系列交付量達13.68萬架,同時將擴充產能,保障交付,全力衝刺2025年交付35萬架的目標。
盧偉冰:爭取2030年前成為全球手機銷量第1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記者會上表示,現時內地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各大廠商的市場份額非常接近,但未來3到5年會逐漸分化,頭部品牌會越來越強,而小米的目標是每年提升1個百分點的市佔率。盧偉冰指,在「人車家全生態」戰略協同下,汽車幫助小米品牌實現明顯突破,手機小米15 Ultra截至周一,銷量按年增長80%。
講到小米汽車出海,盧偉冰指,作為一間中國車企,首先做好中國市場,是當務之急。小米汽車正在啟動出海相關的準備,但坦言整個工作非常複雜,有很多需要關心細節,暫定目標在2027年出海。對於除汽車外的國際業務,盧偉冰說,小米手機在國際市場的增長空間仍然很大,未來目標是每年銷售達2億部,並在2030年前成為全球銷量第1的手機品牌。決定產品出海時必須要深化當地的經營戰略,希望用3至4年時間,國際市場收入可增加一倍。
盧偉冰指,小米將總研發經費的4分1,大約70至80億投入至AI中,短期內小米要做好AI基建,開發語言大模型、多模態大模型等AI技術,搭建AI大模型落地的應用場景,例如AI助手「超級小愛」、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小米內部也會利用AI技術進行內部提效。